孩子,你慢慢来

发布时间:2018年8月8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6日作者:未知文章ID:36822浏览:

【原文】
    孩子,你慢慢来
    ①“阿婆,我要这一束!”
    ②黑衫黑裤的老妇人把二十几支桃红色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儿,转身去找钱。
    ③小孙儿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喜欢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④“死婴那,这么憨慢!卡紧,郎客在等哪!”老祖母粗声骂起来,还推了他一把。
    ⑤“没要紧,阿婆,让伊慢慢来。”
    ⑥安抚了老祖母,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
    ⑦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的花铺。
    ⑧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埃塞俄比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
    ⑨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⑩……
    11“王爱莲,作业呢?”
    12林老师的眼光冷冷的。王爱莲坐在最后一排;她永远坐在最后一排,虽然她个子也矮。六十个学生缩在木椅上,没有人回头,但是不回头,我也能想象王爱莲的样子:蓬乱的头发一团一团的,好像从来没洗过;穿着肮脏破烂的制服,别人都添毛衣的时候,她还是那一身单衣,冬天里,她的嘴唇永远是蓝紫色的,握笔的手有一条一条筋暴出来。
    13“不交作业,还敢来上学?”林老师从来不发脾气,他只是冷冷地看着你。王爱莲抽着鼻涕,哆哆嗦嗦走到最前排。
    14“解黑板上第三题!”林老师手里有根很长的藤条,指了指密密麻麻的黑板。王爱莲拿起一支粉笔,握不住,粉笔摔在地上,清脆地跌成碎块。她又拾起一支,勉强在黑板边缘画了几下。老师抚弄着手里的藤条。全班都停止了呼吸,等着要发生的事。藤条抽下来,打在她肩上、背上……
    15那一年,我们十一岁。
    16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17医院里,医生正在响亮的哭声中剪断血淋淋的脐带;鞭炮的烟火中,年轻的男女正在做永远的chéngnuò;后山的相思林里,坟堆上的杂草在雨润的土地里正一寸一寸地往上抽长……
    18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19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问题】
    2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éngnuò(    )
    21、第③段中,小孙儿打不成蝴蝶结的原因是:【    】。(4分)
    22、第⑧段主要写了【    】;这段内容看似与打蝴蝶结的故事无关,却不能删去,因为【    】;文中还有第【    】段也看似与故事无关,却不能删去。(6分)
    23、联系上下文,第15段“那一年,我们十一岁”改为“那一年,王爱莲十一岁”,两者在表达效果上相同吗?为什么?(4分)
    2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教师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要用正确的方法。
    B、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其成长。
    C、世界纷繁杂乱,更要好好珍惜眼前的斜阳浅照。
    D、为人父母者更要懂得教育和保护自己的孩子。

【参考答案】
    20.(2分)承诺
    21.(4分)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打蝴蝶结对他而言难度高。
    22.(6分)世界各地每天上演着惊心动魄的事件(2分);作者想表达的是即便世界这么惊心动魄,也要让孩子慢慢成长(3分);12(1分)
    23.(4分)两者不同(1分)。因为“我们十一岁”体现这种被成年人责罚的经历是我们这些孩子共有的;而“王爱莲十一岁”则局限于一个人,前者更具有普遍意义。(3分)
    24.(4分)B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