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郑人为盖》

发布时间:2018年8月23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5日作者:未知文章ID:36962浏览:

【原文】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郑人为盖》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问题】
    1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未几】盗起▲
    ③【鲜】用盖者▲
    ④【劳】其筋骨▲
    1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郑之鄙人学【为】盖    【为】坛而盟
    B.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C.越有【善】农者    京中有【善】口技者
    D.【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人谓【宜】泄水种黍
    18.翻译下列句子(3分)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
    19.【乙】文中郑之鄙人无论是学习为盖,还是学习为桔槔,总是事到眼前才去想怎么办,结果都没有派上用场。而越之善农者却在大涝三年时想到有涝必有旱,坚持种水稻,结果丰年弥补了歉年,这说明了▲。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甲】文中孟子就提出了▲的观点。(2分)
    20.根据两则文章主题,你觉得以下哪篇文章内容很好地印证了甲文的观点?请简要分析。(4分)
    A、《陈涉世家》
    B、《邹忌讽齐王纳谏》
    C、《出师表》
    选(▲)理由:▲

【参考答案】
    16.(4分)①被选拔
    ②不久
    ③少
    ④使……劳累(一格一分)
    17.(3分)B
    18.(3分)因此说:“天旱要准备船只,天热要缝制裘皮衣。这真是世间的名言啊!”(译出判断句式特点;译出“故,所以;具:准备”的意思。少一点扣一分)
    19.(2分)做事需要有前瞻意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格一分)
    20.(4分)
    选B,邹忌从比美一事中得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的结论,由此类比推理及威王被宫妇、群臣、百姓蒙蔽很深,因而劝谏威王颁布法令除蔽,最终使得齐国大治,各国朝齐。生活安乐时,邹忌却能从比美事件中想到国家治理的弊端。这正印证了甲文所言,在国内有辅佐君王的大臣时常谏言,使君王产生忧患意识,从而让国家得以生存。
    选C,诸葛亮率师北上伐魏前,感蜀汉危急存亡,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了开张圣听、刑赏分明、亲贤远佞三条建议,以史为鉴,激励后主励精图强。这正印证了甲文所言,在国内有辅佐君王的大臣谏言,使君王产生忧患意识,从而让国家得以生存。
    (具体内容占两分,结合甲文的观点占两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