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禁忌

发布时间:2018年9月9日更新时间:2023年9月21日作者:未知文章ID:37145浏览:

【原文】
    美丽的禁忌
    ①中国的青山绿水在哪儿?我想,答案是:在有禁忌的地方。
    ②民间对树的尊崇和仰望,要等到草木图腾和相关禁忌文化生成之后。植物有灵的说法,先秦有之。在华夏的犄角旮旯里,随处可闻“树精”、“树神”、“树怪”的传说。
    ③我客居山东济宁时,窗外有条古槐路,街心有铁栏,护着一株数百岁的嶙峋老槐。每天清早,枝丫上都会新添一缕缕的红绸布,皆是夜里缠上的,用意不外乎祈福驱灾。这条路扩了许多回,树也从路边到了中央,可谁也不敢去伤它。【    】,为让老树享怡孙之乐,整条路全补种了新槐。
    ④从前,凡去一个村子,村口总会遇一棵沧桑大树,北方以槐、榆、柳居多。该树往往地位显赫、待遇优厚,一打听,保准跳出一大堆灵异故事。
    ⑤相对于北方,南方乡民对树的感情和构思更丰富些,除“树精’、“树怪”这些非凡个体,还把范围扩大到了族群:“风水林”。
    ⑥广东鹤山雅瑶镇昆东村后的小冈上有一片“风水林”,相传是从南洋带回的种子。该树叫格木,为亚热带珍贵树种,其大龄者已逾200岁,上世纪60年代,某造船厂许以两台拖拉机换这片木材,被村民一口拒绝。且不说经济实惠,在那个高音喇叭天天喊这喊那的年代,敢拒绝尔等要求,足见“风水林”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了。“风水林”,让“青山绿水”的比例和稳定性大大提高了。从单株神树到成片的“风水林”,人的敬畏范围和禁忌力度在放大,受惠面积和获益程度也左增长。
    ⑦较之汉族社会,少数民族的树神崇拜,情感上更天真,纪律上更严格,行动上更彻底。贵州的苗、侗两族,自古崇拜草木,在族人眼里,树等于神灵和福址。每年春天,族人都要过“树秧节”,人人种苗造林,连未婚男女的信物也是一棵树苗。还有个风俗:谁家婴儿降生,全寨老小要齐力替之栽种100棵杉苗。
    ⑧西双版纳,乃中国热带雨林最完整、面积最大之地,为什么呢?并非偏僻荒凉,而因这儿的居民有个共同的图腾:神林。视树为衣食父母,为感恩示敬,将大片地势好、近水源的森林供为“神林”,在那儿,连花草禽兽也被视为精灵,不得侵扰。那里要求寂静与安详,不允许伐木、狩猎、开垦,不允许喧闹、泄秽、有猥亵之语,甚至不允许捡拾枯枝落果。整个西双版纳,那样的地方有600余处,近10万公顷,珍稀植物和药用植物200余种。不仅西双版纳,“神林”在滇桂川黔等其他部族也盛行。
    ⑨中国最大的植物种子和基因库,寂静如初、仓储完好,靠的是“门神”,是“闲人免入”和“肃静”的牌子,是精神防护罩和铁布衫。
    ⑩害怕,有时候是美丽的。怕久了,入了骨,便成爱,上苍佑之,必使有所忌,有所敬,有所自缚和不为,如此,其身心才是安全、舒适的,像一盘有序、有逻辑和对手的棋。

【问题】
    1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回答了“中国青山绿水在哪儿”?(6分)
    (1)北方汉族人为祈福祛灾而厚待沧桑大树,使得个别大树得以保全。
    (2)【    】
    (3)【    】
    15、第3段空格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所以
    B.甚至
    C.然而
    D.尽管
    16、第4段划线句的语言表达很有特点,请分析。(4分)
    17、第8段以西双版纳为例,还运用了【    】说明方法,作用是【    】(3分)
    18、第10段中“如此”的“此”具体指【    】(3分)

【参考答案】
    14、南方乡人的敬畏范围和禁忌力度在放大,使得成片的树林得以保全;
    少数民族对树神的崇拜更严格彻底,使得大片森林保存更多更大。
    15、B
    16、运用拟人的修辞,把村子的沧桑大树拟人化,生动形象写出了北方人厚待大树,说明民间对树的尊崇和仰望。
    17、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森林保存的面积大,说明少数民族的树神崇拜,情感上更天真,纪律上更严格,行动上更彻底。
    18、上苍佑之,必使有所忌,有所敬,有所自缚和不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