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说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6日更新时间:2023年10月4日作者:曹文轩文章ID:37347浏览:

【原文】
    游说
    曹文轩
    我父亲有兄弟二人。祖父考虑到家境不算好,无法让他们兄弟两人都读书,就决定只让大伯读书。但父亲要读书的欲望很强烈,常偷偷地跟着大伯学认字,学写字。祖父不能让父亲有这样的念头,就把父亲藏着的笔与砚台找来很用力地扔到河里。但这依然未能扑灭父亲的读书欲望,祖父只好同意:每年冬季农活清闲时,让他念“寒学”。父亲总共念了三个寒学。
    大约是在一九五三年,地方上要办一所小学校,找不出很有文化的人来做教师,就有人想到了父亲:“曹小汉(父亲的小名)念过三个寒学。”一位叫德咸的老人,当时是村中主事的,早在我父亲赤身田野到处玩耍时,就很喜欢他,于是说:“就让他做先生(那时不称呼老师)。”
    那天,父亲正在稻田间的水塘中捉鱼,德咸老人过来了:“上来,别老捉鱼了。”父亲说:“我喜欢捉鱼。”“要让你做先生。”父亲不信:“我只念三个寒学,还能做先生?”“反正你识字,你明天就去做先生。由我把孩子们吆喝了去。你要知道,副区长是不愿意我们办学堂的。我知道他心里的盘算。他外甥刘某人也在后边教书,只一个班,是单小。我们这儿不办学堂,孩子们就得去那儿读书,他那边就变成两个班,成了双小,刘就升了级,双小校长。”“【甲】”(A.我还是捉鱼好。B.我还是喜欢捉鱼。)德咸老人把父亲的鱼篓摘了,一旋身,将它甩出去四五丈远,掉在了稻田里。
    父亲就这样做了先生。
    父亲一上讲台,学生就指着他,在下面小声说:“这不是在我家门前水沟里抓鱼的那个人吗?”“捉鱼的曹小汉。”“过去是捉鱼的,现在是先生!”父亲心里说,很庄严地站在讲台上。他刚打开课本念了几行字,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你把那个字念错了。”态度很坚定。这个学生头上有秃斑,父亲认得,并知道他父亲识字不少,只是成分不好,闲在家里,就把字一个一个地教给了他。他名叫小八子。父亲立即汗颜,觉得丢人,有误人子弟的惭愧,赶紧转过脸去擦黑板,其实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擦了一阵,他居然有了主意,一转身朝小八子一笑:“我就是要看有谁能发觉我把字念错了,是小八子!”
    【他朝小八子走过去,“以后你就是班长。下面,你接着把课文念到底。”】
    【父亲从小八子那儿学到了很多字。】
    父亲是个聪明人,又肯用功,隔半年,他就足以对付学生,并开始给人家写对联,写匾,写帖子什么的,还敢用排笔往墙上刷大幅标语。
    地方上的人都改了口,不再叫父亲为“小汉”,而都叫他“曹先生”了。于是,父亲的腰杆就挺得很直,走路爱朝天上看,并一路地哼小调。
    刘某人心里不太舒服。
    当时的老师实行轮饭制,今天到学生李家吃,明日到学生张家吃。这天,是刘某人到周家吃。
    周家北墙上挂着匾,是学生的祖父七十岁生日时几个侄儿送的。上写四字:寿比南山。上款:姑丈大人七十岁寿辰之禧。下款是几个侄儿的名字,加“敬献”字样。
    刘某人进屋来,抬头看着那匾,一笑。
    主人颇纳闷。
    刘某人吃完中饭,又看匾,又一笑。
    主人沉不住气了:“刘先生,莫不是这匾上写得有毛病?”
    刘某人再一笑。
    “你只管说!”
    “说了,怕你们生气,还是不说吧。”
    “说吧!”
    刘某人说:“你们矮下一辈儿去啦。应当叫姑父大人,哪能称姑丈大人呢?丈,丈夫,妹丈,是同辈之称。”
    姑母见了几个侄儿,就责怪:“我说不给你姑父做生日,你们偏要做,做就做吧,送这么一个匾来。”
    几个侄儿就一起来找我父亲,把“姑父”、“姑丈”之类的话说了:“你也真是,不会写呢,就说不会写。”
    父亲心中也没底,但表面上很硬:“匾我赔。但我要把话说清楚了:这匾我没有写错。”可是,一百个人站出来,九十九个不相信我父亲——“在我家门前水沟里抓鱼的那个人”的辩解。
    有些人家就不让孩子来上学了。那个副区长就把这事当笑料,走一处说一处,不亦乐乎。父亲很苦恼,不去学校了,又去地里的水塘、水沟捉鱼。
    德咸老人过来,叫了一声“曹先生”。
    父亲说:“我不是先生。”
    “你是先生。”
    “我不是先生。”
    “我说你是先生就是先生。”
    “先生还会把匾写错了?”
    “匾是写错了,但你还是先生。”
    “那我就不是先生。除非说我没把匾写错。”
    德咸老人光摇头:“你没把匾写错。明天去区上开先生会。”
    区上开会期间,父亲就向那些当地的“学术名流”们(都是过去教私塾的穿长衫的先生)恭敬地请教,并做一副委屈状。
    “刘某人欺人太甚!”“狗仗人势!”……几位先生先是一阵痛骂,继而花半天工夫论“姑父”与“姑丈”,异口同声:“丈与父同义。”
    父亲将八位先生请到镇上酒馆吃了一顿。吃罢,一抹嘴,说声:“走!”四人一路,共分两路,游说而去。他们挨家挨户地走,绝不放过一家,见人就旁征博引论“父”“丈”:“父与丈,一个意思。岳父大人,不也叫岳丈大人或丈人么?”
    丈为什么就是父,父为什么又是丈,把那“父”与“丈”考证去,让那些乡民大开眼界。
    八位先生,都很有名:张先生认识整整一本康熙字典,任何生字、冷字、僻字,一到他那儿,立马读出,平素最喜给人正音;黄先生过去是代人写状纸的,言辞锋利,气势逼人,凡用他写的状纸打官司的,就不容易输(他只替弱小者写状纸);周先生写得一手好颜体,此地碑文之类,十有八九出自他手……
    高先生有点传奇色彩,说他先生的先生,差一点就做了皇帝的先生,只是因为左腿微跛,在皇上面前走来走去,不雅,才没聘用。
    他们的话人们不能不信,于是众人皆认定:“丈”与“父”属豆腐一碗,一碗豆腐。
    刘某人在八位先生游说时,躲在草垛里不敢出来。
    父亲又重回小学校做了先生。
    寒假过后,区里开全体先生会,文教干事宣布了先生们的调配方案(每年一次)。八位先生有的从完小调到初小,有的从离家近的地方调到了离家远的地方……最后宣布:新分来了几个师范生,师资不缺了,曹先生不再做先生了。
    众人不服。文教干事说:“这是区里决定的。”
    散了会,八位先生都不回,走向坐在那儿动也不动的父亲,说:“散会了。”父亲朝他们笑笑:“【乙】”(A.我还是捉鱼好。B.我还是喜欢捉鱼。)
    “走。”
    “上哪儿?”
    “酒馆。我们八个人今天请你。”
    进了酒馆,父亲心安理得地坐着不动,笑着,只看八位先生抢着出钱。最后八位先生说好八人平摊。
    他们喝着酒,都显得很快乐。
    窗外,飘起初春的雨丝,细而透明,落地无声。
    “以后想吃鱼,先生们说话。”父亲挨个与他们碰杯。
    无话。
    李先生先有了几分醉意,眯着眼睛唱起来。其他几位先生就用筷子和着他的节奏,轻轻地敲着酒杯。父亲就笑着看他们八位,觉得一个个全都很可敬。
    李先生唱出了眼泪,突然不唱了。
    依旧无话。
    窗外春雨渐大,一切皆朦胧起来。
    高先生突然一拍桌子:“桂生(我父亲的大名)兄……”
    父亲一震。他一直将他们当长辈尊待,没想到他们竟以兄相称,赶紧起身:“别,别别别,折煞我了。”
    高先生固执地:“桂生兄,事情还不一定呢!”
    “不一定!”众人说。
    第二日,八位先生又开始了一次游说。这次游说,极有毅力与耐心。他们从村里游说到乡里,从乡里游说到区里,又从区里游说到县里。他们分散开去,又带动起一帮先生来游说。他们带着干粮,甚至露宿途中,一个个满身尘埃。他们的神情极执著。
    此举,震动了方圆十八里。几个月后,副区长调走了。本想换一个区,可哪个区也不要。他只好自己联系,到邻县一个粮食收购站做事去了。
    刘某人从此好好做先生。
    从此,父亲与八位先生结了忘年之交。
    从此,父亲又做了先生。直到他去世,这地方上的人一直叫他“曹先生”。
    (原文有删改)

【问题】
    15.文章中多处使用引号,下列引号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文教干事说:“这是区里决定的。”
    B.德咸老人过来,叫了一声“曹先生”。
    C.这地方上的人一直叫他“曹先生”。
    D.父亲不信:“我只念三个寒学,还能做先生?”
    16.阅读全文,简述文中两次游说的来龙去脉。(6分)
    第一次:【    】(不超过100字)
    第二次:【    】(不超过100字)
    17.根据上下文,选出文中【甲】【乙】两处父亲所说的话,并说明理由。(4分)
    【甲】处,我选【    】,理由:【    】
    【乙】处,我选【    】,理由:【    】
    18.文章结尾处连用三个“从此”,请你针对这种表达提一个问题,并说明你提问的理由。(4分)
    问题:【    】
    提问的理由:【    】

【参考答案】
    15.(2分)C
    16.(6分)参考答案示例第一次父亲因为遭到刘某人陷害,向八位先生求助,八位先生亲自分两路挨家挨户解释,替父亲澄清真相,消除了村民们的误解,帮助父亲重回小学做了先生。
    第二次刘某人的舅舅作为副区长,滥用职权刁难父亲,取消父亲的教师资格,八位先生出于正义,主动帮助父亲四处奔走,终于使得搞不正之风的副区长得到惩罚,父亲又能做先生了。
    评分标准:每个简述3分,事件来龙去脉叙述清楚,语言表达通顺即可。
    17.(4分)参考答案示例:【甲】处选A,从上下文的内容看,因为父亲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先生,所以回答德咸老人“我还是捉鱼好”;【乙】处选B,根据上文内容,可知父亲不想让八位先生为自己着急,所以安慰先生们说“我还是喜欢捉鱼”。
    评分标准:选择1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8.(4分)参考答案示例问题:文章结尾处三个“从此”连用,能否删去两个?理由:三个“从此”有强调的作用,但表达的效果各不相同,第一处是强调刘某人再不敢动坏心眼害父亲,第二处强调父亲与八位先生的友情更加深厚,第三处强调父亲终于又获得了公道。
    评分标准:问题1分,提问理由3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