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

发布时间:2019年2月22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作者:未知文章ID:38083浏览:

【原文】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遇到好词佳句随手摘抄,心有所感顺便写下,(    )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    )方便日后检索,为治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1)此外,在它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2)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③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身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小说院本、村野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印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篇》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度起见,无暇把这些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的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变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⑥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者人数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⑦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问题】
    15、第①段括号内应填入的正确选项是(    )(2分)
    A.因为……所有
    B.虽然……但是
    C.即使……也
    D.既……又
    16、根据上下文内容将下列两句话分别填入(1)、(2)两处。(4分)
    A.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则著作不朽矣。
    B.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
    (1)处【    】
    (2)处【    】
    17、文章②③两段已经写了顾颉刚和钱钟书的事例,为何还要写第④段的内容呢?请简要分析(5分)。
    18、本文的论点是。(3分)
    19、以下一段内容放在文章第(    )和第(    )段之间更好理由是(4分)
    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习笔记更重要。只记笔记却不温习,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记读笔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参考答案】
    15.(2分)D
    16.(4分)AB
    17(5分)答案要点:指出蔡元培事例与前两个事例的差异(2分),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1分)所突出的分论点——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2分)
    18.读书应该做笔记。
    19.(1分)答案要点:概括材料内容,温故笔记很重要。可以抓住过渡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习笔记更重要”,分析本段和之前段落之间的关系——层进。可借助第7段首句明确第7段是对前面所有内容的汇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