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

发布时间:2019年3月2日更新时间:2023年10月23日作者:未知文章ID:38374浏览:

【原文】
    【材料一】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1)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2)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材料二】
    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新的学说。他医术全面,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为寻求好的麻醉效果,他走访了许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的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使患者服下,待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因此,华佗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
    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华佗采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例。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创举。

【问题】
    16.在【材料一】的(1)(2)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汉字文化圈继承B.汉字文化圈承载
    C.汉语文化圈继承D.汉语文化圈承载
    17.右图是一所医学院为华佗修建的雕像,底座还没有刻字。请结合【材料二】用一个四字词语作为底座的题字,并注明这样题字的理由。(3分)


    答:(1)题字:
    (2)理由:
    18.综合上面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无论中医学科,还是华佗个人,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1)和(2)。(每空限2字)(2分)
    19.阅读【链接材料】“刮骨疗毒”的故事,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华佗是如何诊病和治病的。(4分)
    【链接材料】
    时关公本是臂疼,恐慢军心,无可消遣,正与马良弈棋;闻有医者至,即召入。礼毕,赐坐。茶罢,佗请臂视之。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视。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
    答:(1)诊病:
    (2)治病:

【参考答案】
    16.B(共2分)
    17.答案示例:(1)外科圣手
    (2)答案略。(结合【材料二】,合理即可)
    (共3分。“题字”1分,“理由”2分)
    18.答案示例:(1)总结(研究)
    (2)发展(创新)
    (共2分。每空1分)
    19.答案示例:(1)通过“望”诊断手臂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
    (2)用外科手段,割开皮肉,刮尽其毒。
    (共4分。每问2分)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