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

发布时间:2019年8月27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作者:未知文章ID:40210浏览:

【原文】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说苑》:常枞
    ①有疾,老子往问.焉。常枞张口示.老子曰:“舌存乎?”曰:“存。岂非以其软邪?”
    “吾齿存乎?”曰:“【亡矣。岂非以其刚邪?】”常枞曰:“天下事皆尽矣。”【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吴亮《忍经》)
    [注]①常枞: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问题】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阅.十余岁    阅:
    ⑵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
    ⑶老子往问.焉    问:
    ⑷常枞张口示.老子曰    示: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3分)
    (2)亡矣。岂非以其刚邪?(3分)
    9.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6.(4分)⑴经历,经过
    ⑵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⑶慰问,问候
    ⑷给……看
    7.(3分)C
    8.(6分)(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找到了(石兽)。
    评分说明:“如”翻译正确1分,补出“石兽”1分,句意正确1分。
    (2)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
    评分说明:“亡”、“岂”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
    9.(4分)甲文以讲述用不同方法寻找石兽的故事的方式揭示道理;常枞通过舌存齿亡的现象设喻说理。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说苑》记载:常枞有病,老子去问候他。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我的牙齿在吗?”老子说:“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常枞说:“天下的事都在这里了。”坚硬的好像暴横,柔软的好比仁义;刚的容易坏,柔的却存下来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