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人道·天道

发布时间:2019年9月18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作者:俞天白文章ID:40543浏览:

【原文】
    香道·人道·天道
    俞天白
    ①香道、茶道、花道,被中国历代文人称为“雅事中的雅事”。但茶道与花道传承之时,香道却被冷落了。
    ②香道源于人道。环形香、线香、粉香等本就与生活十分密切。奶奶念经要点佛香,父亲驱除家中秽气要点线香,我读唐宋诗文时也与香道雅韵不期而遇。像“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李白),像“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白居易),还有“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陆游)等等。香是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③中国的香文化随着祭祀祖宗、奉天敬神就开始了,并逐渐成为文人的独特爱好。如屈原的《离骚》,还有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等。至唐代,香文化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初唐日渐勃兴的文学风气推动下,品香有燃、熏、置、煮、佩等多种方式,并被赋予了三种境界:得气、得神、得道。香文化也从闻香、品香而形成了由闻香、赏烟、养生、悟道等组成的完整的香道体系。同时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闻香识人”,沉香也就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
    ④香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这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英国作家吉卜林说:“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作为嗅觉文化的香道,它的深度及美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最能引发人们共鸣。今天世界上所有名贵香水,多少都加了从沉香中提取的精油。
    ⑤香道也是天道,是“禅意”。《楞严经》纪录高僧围绕沉香与佛对答,香严童子的回答是,“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踪)”。无独有偶,这种禅意也出现于诗人陈与义的《焚香》诗中:“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在这种境界里,香味不是从木中来,不是从火中来,也不是从空中来,更不是从烟中来,而是从心中来。这“心”,就是人的本真。正因如此,《圣经》里有沉香树是上帝亲手所栽的叙述,佛教把沉香当成敬佛圣品。
    ⑥中国哲学始终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发展境界,也是人类共有的一个“梦”。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

【问题】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3分)
    18.文章第⑤节引用陈与义的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9.第⑥节中作者认为“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7.①首先,指出作为雅事之一的香道被人冷落;②然后,阐述香道与人道、天道的关系;③最后,指出香道为人类梦想的实现提供可能性。(意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18.引用陈与义的诗作为道理论据(1分),有力地论证了香道也是天道、是“禅意”这一分论点(1分),这一论据使论证更有权威性、说服力(1分)。
    19.①香道与生活关系密切,无论是日常的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有香道的存在;②香道与精神(德行)也有密切关系,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香”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③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能引发人们共鸣。香道的深度及美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④香道也是天道,与禅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每点1分,共4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