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入”与“知出”

发布时间:2019年9月25日更新时间:2023年9月21日作者:张运辅文章ID:40663浏览:

【原文】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问题和参考答案】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
    B.本文论证思路清晰严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第②~⑥段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作用,最后第⑦段再次明确中心论点。
    C.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用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区分“见”与“望”的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第⑤段加点词“这样”在文中指代“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12.C(证明了“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3分)
    13.下列材料可以作为第⑤段补充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B.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培根说:“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D.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3.D(“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符合第⑤段的中心观点,即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可以作为补充论据使用)(3分)
    14.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读书才能有效果。(4分)
    14.示例一: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读不懂文章主题、情感、特色写法等(2分)。通过阅读本文,我发现是“精思”不够,即缺少慢嚼细咽,未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和情趣之目的(2分)。
    示例二:我在阅读过程中,能读出文章的主题、情感、特色写法等,但缺乏对文章的观点、思想的分析判断,人云亦云,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主张等(2分)。今后,在读书时,我要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