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记(节选)

发布时间:2020年4月8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苏舜钦文章ID:42873浏览:

【原文】
    沧浪亭记(节选)
    【宋朝】苏舜钦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①广水,不类乎城中。并②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③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④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⑤。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⑥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⑦,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⑧小舟,幅巾⑨以往,至则洒然⑩忘其归。箕11而浩歌,踞12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13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14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15,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注释】①阜fù:土山。②并bàng:靠近。③纵广:纵横。④杠gāng:独木桥。⑤亏蔽:掩映。⑥坳ào:低洼。⑦倚qí:弯曲的堤岸。⑧榜bàng:摇桨,划船。⑨幅巾:男子用布包头,不戴帽子,古人认为这是很随意的装束。⑩洒然:畅快的样子。11箕:坐时臀部着地两腿分开前伸,形如箕。12踞:蹲坐。13形骸:身体。14汩汩:沉浮。15磨戛:折磨。

【问题】
    17.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C.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18.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经过郡学,发现东面的弃地。
    B.纵横合计寻找了五六十里路。
    C.通过走访,了解这块地的来历。
    D.喜欢这块地,于是买下了它。
    19.《与朱元思书》中,吴均由山水美景引发了人生感怀——“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请摘抄本文中思想情感、表达作用都与之相近的句子。(2分)
    2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其地【益】阔    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B.旁无民【居】    【居】无何(《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C.水之【阳】又竹    已而夕【阳】在山(欧阳修《醉翁亭记》)
    D.不亦【鄙】哉    肉食者【鄙】(《左传·曹论战》)

【参考答案】
    17.C
    18.B
    19.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20.D
    《沧浪亭记》译文: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土山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依傍着水边在杂花修竹掩映中得到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五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划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律诗。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