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

发布时间:2020年4月12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周锐文章ID:42922浏览:

【原文】
    除法
    周锐
    一个房间里有一个人和十二只蚊子。
    十二只蚊子咬一个人。
    12÷1=12
    这个人觉得吃不消。
    他就又去找一个人到这房间里来。
    十二只蚊子咬二个人。它们分成了二队。
    12÷2=6
    人觉得比原先好受一些了。
    但还可以更好受一些。
    这二个人又找来第三个人。
    12÷3=4
    好极了,再找第四个。
    12÷4=3
    第五个人跑来了。
    12÷5=?
    大家叫第五个人别进来,因为这样蚊子不好分了。
    但第五个人硬要进来。响起“啪啪”声。第五个人打死了二只蚊子。
    10÷5=2
    0K,这下好分了。
    大家正高兴,又听“啪啪”声,第五个人又打死了二只蚊子。
    8÷5=?
    又不好分了。
    大家觉得第五个人老是添麻烦,就齐心合力地把他赶走了。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

【问题】
    (1)第五个人被赶走了,他会怎么想?请写出他的内心独白。
    (2)对于小说的标题“除法”,你有哪些理解?请简要阐述。
    (3)小说中的“蚊子”让你想到上文《鸟笼》中的哪个意象?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这些人真是不可理喻,为什么不齐心合力把蚊子打死,而是忍受蚊子的叮咬呢?难道平均分担比彻底消灭蚊子好吗?这是怎样的逻辑呀!我是来解决问题的呀,反而把我赶走!呜呼,哀哉!
    (2)标题“除法”照应文中平分蚊子时的多个除法算式;除法指人的计算行为和过程,表现人斤斤计较的心理,揭示了自私自利的本质;除法指赶走第五个人,除掉实干家的方法,讽刺求平均、推卸责任思维的荒谬。
    (3)示例1:小说中的“蚊子”让我想到诗歌中的“鸟笼”。蚊子和鸟笼一样,都有超越具体事物的丰富意蕴,承载各自的寓意,两篇文章虽然短小,但都通过这样的文学形象来丰富主题。
    示例2:小说中的“蚊子”让我想到诗歌中的“鸟笼”。蚊子看似是烦恼与痛苦的原因,但真正让人痛苦的是转嫁痛苦的自私想法;鸟笼看似囚禁了他人,实际上也囚禁了自己,真正让鸟儿痛苦的是囚禁鸟的人。“蚊子”和“鸟笼”都让人审视人性的弱点。
    示例3:小说中的“蚊子”让我想到诗歌中的“鸟笼”。蚊子和鸟笼都是作品思想的载体,阅读文学作品要品味这些形象的丰富内涵。各种文学形象也要相互关联,进行积累,行成一个文学的世界。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