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余幼时即嗜学。乙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

作者:未知文章ID:43400浏览:

【原文】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侍郎:古代官名。绂:李绂,人名。赀:通“资”,钱财。忂: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问题】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尝趋百里外:
    (2)俟其欣悦:
    (3)皆默识之:
    (4)人皆惊骇: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
    9.比较甲乙两文中的人物的读书经历,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说说哪位人物的学习方法更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理由是什么。(2分)
    10.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宋濂道出了自己求学经历的艰辛,这印证了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甲文中所描写的“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的这个先达形象严肃而不可亲近的,执经叩问的艰难主要体现在这里。
    C.“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这句是作者陈述的事实,这因为如此,所以他的求学经历更多的是体现“苦读”的精神。
    D.乙文中“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这句用了侧面描写表现了李侍郎绂的聪慧,能过目不忘。

【参考答案】
    7、趋:快步走
    俟:等待
    识:记住
    惊骇:惊讶(偏义复词)
    8、1、有时遇到老师训斥,脸色更加恭敬,礼数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争辩。
    2、偶尔进入城市,商铺店名,会默默在心里记下。
    9、宋濂的勤奋好学,不畏艰辛叩问求学的精神值得学习,平时要多读书和思考,遇到问题要虚心请教,才能有所成就。李绂天性聪慧过人,过目不忘,不是常人能学,但他又非常用心好学,善于把握机会读书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
    10、C(所说的不是事实,而是作者表示自谦的话。)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儿子的鱼

    【原文】 儿子的鱼 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

  • 庭中有奇树

    【原文】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

  • 酬屈突陕

    【原文】 酬屈突陕① 刘长卿②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乡③看秋草归无路...

  • 一剪梅·中秋无月

    【原文】 一剪梅 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

  • 春水

    【原文】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

  • 旱发

    【原文】 旱发 (晚唐)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