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乙】亭林①先生自少

发布时间:2020年7月12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44115浏览:

【原文】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③默诵诸经注疏④。遇故友若⑤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选自《清朝艺苑·顾亭林先生勤学》)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字亭林。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据鞍:跨在马鞍上。④注疏:注解,注释。⑤若:像。

【问题】
    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2)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3)生以乡人子【谒】余
    (4)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5)【发】书详正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无奔走之【劳】矣∕【劳】其筋骨
    B.求而不【得】者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或】颠坠崖谷∕【或】异二者之为
    D.【咨】其风土∕【咨】诹善道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2)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11.下列对文章写法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叙说当今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非常优越,与作者昔日艰难困苦形成鲜明对比。
    B.甲文写学习条件优越的太学生们,如业不能精、德不能成,只能说明其学习方法不好。
    C.甲文是赠序,目的是为了勉励马君刻苦向学,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劝勉和告诫。
    D.乙文中亭林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能达到无人相比的境界,是因为他勤奋、严谨、专注。

【参考答案】
    8.(1)朝廷;(2)给予、赠送;(3)拜见;(4)到;(5)打开、翻开
    9.D(询问;A.辛劳/使……劳累;B.得到/通“德”,感激;C.有时/或者)
    10.(1)同他议论辩驳,言辞谦和,脸色平易。
    (2)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
    11.B(不是“学习方法不好”,而是“学习不专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