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发布时间:2020年9月2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3日作者:未知文章ID:44680浏览:

【原文】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问题】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
    B.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同“慧”,聪明
    C.虽我之死虽:即使
    D.惧其不已也已:停止
    9.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
    B.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其妻献疑曰其真无妈邪
    D.汝心之固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D.本文又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2.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是又审议的,请简析。(2分)

【参考答案】
    8.A
    9.A
    10.C
    11.略
    12.①“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愚公”大智大勇,坚定执着而命名“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顽不灵而命名为“智”,增强了讽刺效果。
    ③“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是一般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答到任意两点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临江仙·探梅

    【原文】 临江仙 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

  • 谈独立思考

    【原文】 谈独立思考 茅盾 有人问:如何而能独立思考? 我想:这个答案可以很多,其...

  • 野步

    【原文】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

  • 庆清朝慢·踏青

    【原文】 庆清朝慢 踏青① 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②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

  •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原文】 摸鱼儿 观潮上叶丞相 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1】...

  • 玉仙馆

    【原文】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