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0年9月9日更新时间:2023年10月23日作者:未知文章ID:44789浏览:

【原文】
    阅读下面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然蕉曷②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③中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④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⑤若匝匝⑥,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⑦田,如珠倾,如马骧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zé):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
    ◎材料二
    夜雨有作
    [宋]张嵲
    睡足秋堂夜雨声,
    天涯此夕叹飘零。空阶滴沥肠堪断,
    更向芭蕉叶上听。
    (选自《全宋诗》
    ◎材料三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盖蕉之为物,于晴日和风轻阴皎月无不宜,而更向芭蕉叶上听。尤宜于雨淅沥空阶,声响互答,孤客闻而兴思,幽人为之舒抱矣。
    (选自梁清标《蕉林书屋图小序》

【问题】
    ◆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1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1)【承】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2)声【假】雨也
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
 
(3)则蕉亦默默静【植】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爱莲说》)
 
(4)以【伺】雨
查阅词典法:①窥探,探望;②等待,守候;③服侍,照料。(《古代汉语词典》)
 
    13.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14.《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4分)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15.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16.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3分)
    ◆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17.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2.(4分)(1)接受,承受
    (2)借,凭借
    (3)竖立
    (4)②
    13.(2分)蕉叶大而空,承接雨的时候发出声音。或:蕉叶为静态,雨为动态,动静相碰撞而有声。或:雨有大有小,有疏有密,不同的雨落在蕉叶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14.(4分)画线句用一组叠音拟声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雨落蕉叶上或疾或徐、或疏或密等特点;通过僧人诵经、骏马奔驰等比喻来描摹雨打蕉叶的声音,极富新意,有通感之趣。运用排比句式,读来节奏分明,极富音乐的律动感,让人联想到雨中芭蕉摇曳生姿的美感。
    15.(4分)通过“天涯”“叹”等词读出了诗人的飘零孤寂,从“雨打芭蕉”声比空阶滴沥的雨声让人听着更断肠,进一步感受到了他的愁思深重。
    16.(3分)雨打芭蕉有独特的声音美,启人遐想;雨打芭蕉动静相能,让人有所得于动静之机;雨打芭蕉之声让人闻而生思,借此舒怀,寄托幽微之情思;芭蕉尤宜于雨中观赏,“听蕉”是一种有韵味、雅致免俗的生活方式,所以深受喜欢。
    17.(3分)雨打芭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景象,能触发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体现了人们对清新雅致生活的追求,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是一个极富美感和韵味的古典意象。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