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发布时间:2020年9月12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作者:王维文章ID:44846浏览:

【原文】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问题】
    21.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颔联写近景。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茫茫“青霭”,“青霭”的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这首诗游踪清晰可见。诗人远望终南山,人在山外,然后诗人已身在山中,接着登顶,然后准备投宿,人还在山中。
    22.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

【参考答案】
    【答案】
    21.A
    22.这句描写出诗人俯在天气变化下,山中的众多沟壑都显出独特的形态。“众壑”与上句中的“中峰”相呼应,突出了终南山的雄伟壮大,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解析】
    【21题详解】
    A.“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在首联中未体现。故选A。
    【22题详解】
    考查对诗句赏析。“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意思是说,终南山是这样的辽阔,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阳光照耀群山,千岩万壑或明或暗,深深浅浅。“分野中峰变”一句表现了终南山从北到南的阔,游山而有这样的认识,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经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的绵远,南北的辽阔,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也是尽收眼底的全景。“众壑”和“中峰”两个词语,突出终南山的高峻雄伟。用天气变化不定时雨时晴,来表现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令人赞叹;表达诗人对终南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登楼寄王卿

    【原文】 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

  • 江夏别宋之悌

    【原文】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

  • 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

    【原文】 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 苏轼 麻叶层层檾①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

  • 浣溪沙

    【原文】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扬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

  • 枫桥夜泊

    【原文】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 临江仙·送钱穆父

    【原文】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