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海猿
矫健
我在小岛上,教孩子们自然地理。我热爱自然科学,常躺在沙滩上沉思冥想感觉着大自然的奥秘。
有一天,驻军战士挖水池,挖出些古人的东西。我的脑袋轰响:古人是怎么上小岛来的呢?坐机器船来都要六个小时!这里将有一个重大发现!可能人类有些秘密还没解决;这些秘密有可能在小岛上解决。
果然小岛的发现越来越多,很快震动了全国!
在这个时候,我心中老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我虽只读过几本通俗的科学小册子,但是总能隐约感受到最高深的学问。我在深夜躺在沙滩上,总听见有人叫我,轻轻的,我把耳朵埋在沙子里,听见呼声来自大海的深处。
科学家们严肃地工作着,使我崇拜又迷惑。他们说:岛上的古人距今七千年左右,小岛原来与大陆连成一片,海水上涨,小岛就远离了大陆。我心中空荡荡的,古人从大陆走来的结论,未免叫我失望。没有想象与神秘,我心底那一丝微妙的感知,却无法从中满足。后来来了一个老头,他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模样有些古怪。他细细地考察了出土诸物,喃喃道:没找到,没找到,还是没找到……他昂起头,小的那只眼睛流露出失望和迷惘;而大的那只眼睛越过渔村山崖和礁石,向茫茫的大海投去灼灼的一瞥。
当面大家叫他“六一老”,恭恭敬敬,但他一转身就流露出隐微的讥笑。他的知识一定渊博,但他某种异想天开的念头使他们受不了。他对面前的古物有些漫不经心,他到底要寻找什么呢?我得跟上他。
一天,正喝着我熬的鱼汤的六一老忽然走出屋,仿佛有人叫他。月光下,他躺在沙滩上,像我常做的那样,耳朵埋在沙子里。我惊呆了!我挨到他身边,低声问:“您听见了吗?”他回答说:“什么?”
“有人叫我。”
“人?”
我说:“请您给我讲讲人吧。”
六一老的声音平静、缓慢,从埃及古猿到腊玛古猿到南方猿人再到智人。他一边说,一边用一根树枝在沙滩上画人类进化的图,他画出一棵树来。我望着这棵树,半天没言语。“您好像在找东西!您在苦寻什么呢?”许久,他缓缓地说道:“从腊玛古猿到南方猿人,有四百万年是人类发展史的空白。这时期全世界没有发现一块猿骨化石,好像古猿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它们到哪儿去了呢?”
这时,我觉得他和我处境一样,既感到存在的巨大的奥秘,又无法将它抓住。他既要理智地思索,还要冥冥地感觉,把这两者结合为奇妙的想象力去勾画失去了的四百万年的人类生活。
“他们都不相信,我要找证据,可是一直找不到。但我知道,我知道它们闪到哪里去了!”
我激动地问:“到,到哪里去了?”六一老伸手一指:“大海!”
他说:由于某种原因,人无法在陆地上生存,迁移到大海里过类似鲸鱼的生活,人类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海洋动物的特性。比如,陆地动物多食一点盐就会引起生理机能紊乱,但人对盐的适应性极强。还有,哺乳动物除了鲸类,人的潜水能力最强。猿人鼻孔朝天可能与浮出水面换气有关……
“海猿——”我叫起来,“海猿!”
“是啊,为什么不可能呢?一切生物来自大海,猿人为什么不能返回大海?冰川期等大灾难可能把猿人逼进大海,他们适应了大海,我认为在腊玛古猿和南方猿人之间,还有个海猿时代!”
六一老大眼小眼一起瞪圆,射出炯炯的目光,他语言洪亮激昂,包藏着火一样的热情。我闭上眼睛,我惊喜地看见:大灾难来临,惊慌的古猿们奔向大海,在温暖的海水里它们得以自由,和鲸鱼一起并驱巡回。我又听见有人叫我名字,声音仿佛从海底传来……
我想,我和六一老是同类,我和他一样常在冥冥中感觉着最高秘密,我们都相信真正的创造总是起源于那种莫名其妙的冲动和执着!
科学家们走了,再也没有听过六一老的消息,大约他仍瞪着一大一小的眼睛,徒劳地绕着大海奔波。
我还在小岛上教自然地理。那天,清晨我忽然想起六一老在沙滩上画的那棵树。我想,把它画下来讲课用,我急急地奔向海滩。
阳光下,海浪冲向沙滩,它们抹掉了那棵树。但【 】
我们都是水珠,大海是不乏水珠的。
(有删改)
【问题】
21.阅读小说,请仿照示例将以下情节补充完整。
(1)开端:发现古物,“我”内心冲动。
(2)发展:【 】
(3)高潮:【 】
(4)结局:【 】
22.请结合全文,说说六一老是个怎样的人?
23.下列选项,哪一项更适合填入倒数第二段的横线处?请选出并说明理由。
A.但我看见海浪在朝霞里跳跃,变幻出五颜六色的光彩,那么生机盎然、那么朝气蓬勃时,我不由得笑了。
B.但我看见海浪在晩霞里怒号,那深不可测蓝色让人透不过气了,压抑着你,让人绝望。我不由得忧郁了。
24.有人说,小说中的“我”无足轻重,完全可以删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21.(2)发展:科学考古,“我”崇拜迷惑。
(3)高潮:六一老寻证。“我”既惊又喜。
(4)结局:考古结束,“我”笑对生活。(意对即可)
22.①六一老是一个长相奇特行为怪异的人,从他长着一大一小的眼睛,模样古怪可以看出。②执着于自己的科学猜想,不断求证的人,从他讲诉的人类起源及疑感探求可以看出。(意对即可)
23.选A。首先根据语境这是清晨的朝霞:其次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要展现“我”积极充满希望的心理活动;再次虽然六一老画的那棵树不见了,但“我”的科学梦想却近了,应该用充满生机的面面来表达。(意对即可)
24.不同意(不可删去)。①“我”的形象和小说主题密切相关,讲述的是普通人物同样可以有科学梦想这一主题,删去后仅靠一个落寞的科学家是不足以表现的。②“我”是小说的叙事视角,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通过自己迷茫探知的过程并巧借六一老之口讲诉人类进化史,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意对即可,仅有判断没有阐述不得分。)
【解析】
21.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这篇小说叙写了“我”在小岛上教孩子们自然地理,有一天,驻军战士挖水池,挖出些古人的东西,让“我”内心感到冲动。于是到岛上来的科学家们严肃地工作着,这使“我”崇拜又迷惑。又有一天,六一老忽然走出屋,仿佛有人叫他,在沙滩上“我”听六一老讲的设想和推测,让“我”感到激动而惊喜。但科学家们走了,考古结束了,六一老也只是徒劳地绕着大海奔波,然而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期待。据此梳理,仿照示例拟写作答。意近即可。
22.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外貌特征上看,六一老是一个长相奇特的人——“后来来了一个老头,他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模样有些古怪”。从六一老的言谈举止看,他是一个执着于自己的科学猜想,学识渊博、不断探索求证的人。这可文章中他对“我”所讲的人类起源、疑感以及不断的求证过程可以看出来。
2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章最后写“我”再奔向海边去寻找六一老所画的树,虽然那树已经被海浪吞噬掉,但六一老的猜想却让“我”离科学梦想的距离却近了。所以,情感的表达应该是积极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所以应该选用A。因为A项所描写的景象与“我”此时的心境吻合,能更好地烘托“我”对未来的希望。据此理解作答。
24.考查小说中人物安排的作用。作答时可从主题、结构、线索等方面分析人物的作用。首先,文章中的“我”也是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我”和科学家六一老都执着地所示科学梦想,这与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密切相关;其次,小说又是以“我”为叙事线索的,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第三,“我”的加入,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小说的情节富于变化,同时也使主题的表达更有深度。所以,小说中的“我”是不能删去的。据此理解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