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南公作《不欺述》,所书之人,皆以卑微不见于史氏。曰陈策,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8日更新时间:2023年11月27日作者:未知文章ID:46122浏览:

【原文】
    吕南公作《不欺述》,所书之人,皆以卑微不见于史氏。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①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及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②有之,今何靳③?”策曰:“然,有质钱④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节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七》)
    【注】①驵:市场经纪人②帑:库房③靳:吝啬④质钱:抵押借钱

【问题】
    6.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B.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C.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D.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所【书】之人    书:
    (2)【俟】其自毙    俟:
    (3)【向】见君帑有之    向:
    (4)公买【止】五斤    止: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3分)
    (2)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2分)
    9.选文记叙的两个人物有何共同点?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3分)C
    7.(4分,每小题1分)(1)写
    (2)等到
    (3)从前
    (4)只、仅
    8.(5分)(1)(3分)骡子已经卖出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了那个官人,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
    (2)(2分)你只是想喝点酒罢了,为什么要欺骗贫穷的人呢?
    9.(4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共同点:①都是身份卑微的小人物;②为人不欺,讲诚信。
    【参考译文】:
    吕南公写《不欺述》,书中所写的人,都是因为身份卑微不会被史官记载的。一个叫陈策的,曾经买骡子,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转卖给别人,就让人养在野外的草房里,等着它自己死掉。陈策的儿子与狡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死了马,就磨破了骡子脊背,用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的方式来卖它。骡子已经卖出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了那个官人,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那个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卖这个骡子,就把骡子藏起来。陈策请求用鞍子试试,(骡子)亢奋了一整天,不能加上鞍子,官人这才感谢陈策,把骡子退给了他。有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陈策不卖给他罗绮。那个人说:“先前还看见你的库房里有罗绮,现在为什么吝啬不卖呢?”陈策说:“库房里是有,有个人拿罗绮抵押借钱后死了,这罗绮放置的时间很久了,丝力碎脆不耐用,听说您想用罗绮嫁女儿,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坑害您呢!陈策拿来可以卖给他的银器,放进很旺的炭火中,他说:“我恐怕接受抵押品的人有时得到的不是真的银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
    第二个叫危整,他买鲍鱼时,那个市场经纪人玩弄秤锤,暗中多给危整称鲍鱼。卖鲍鱼的人离开,他自己留在危整身边,请求说:“您仅仅买五斤,我已经为您偷偷地加倍称了,希望您给我酒喝。”危整听后很吃惊,追赶卖鲍鱼的人(出去)几里地,让他回来,把多得的鲍鱼的钱付给了他。危整又请那个市场经纪人喝好酒,说:“你只是想喝点酒罢了,为什么要欺骗贫穷的人呢?”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