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日:“高

发布时间:2021年2月19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25日作者:未知文章ID:46945浏览:

【原文】
    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日:“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②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⑤,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髡,古代剃去、头发的刑罚。②伛,驼背。③绥,安福县。④恣,听任。⑤周旋动静,指处置世事的举动措施。

【问题和参考答案】
    8.下列对文中画线波浪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根据语意和特殊词语来判断。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陈元方称颍川大守为高明之君,自己父亲为忠臣孝子,只是出于恭敬。
    B.陈元方列举古代高明君放逐忠臣孝子的事例来反驳客人,客人惭愧地离开了。
    C.陈元方说自己的父亲效法袁公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时间久了更加受人敬重。
    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于处在同一时代,相隔万里,处事的举措也是不一样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A“只是出于恭敬”是客人的想法,不是陈元方的本意;C袁公说陈元方的父亲效法自己(袁公);D陈元方认为周公、孔于处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处事的举措却是那么一致。
    10.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共6分)
    (1)足下言何其谬也!
    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关键字“足下”“谬”,注意句子语气。
    (2)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这个句子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注意语序。
    【译文】颍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所以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因为驼背装作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啊。”客人很羞愧,就退走了。
    陈元方十一岁的时候,去拜会袁汤。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并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