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问题】
6.甲文作者是【 】朝代的陶渊明,乙文作者是宋朝的【 】。(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淳朴的社会风尚。
B.【乙】文交代了滁州地理环境后,由远及近,逐步推出主景醉翁亭。
C.【甲】文是作者被贬时的作品;【乙】文是作者被提拔担任滁州太守时的作品。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意外发现的美景,都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9.【甲】【乙】两段选文都提到的“乐”,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6.东晋
欧阳修(1+1分)
7.一眼望去,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3分,关键词"蔚然、深秀、者……也")
8.B(3分)
9.不一样。甲文是指桃花源中的人对于宁静、幸福的生活感到快乐。(2分)乙文是指作者寄情山水的快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