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深厚的颓

发布时间:2021年5月15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作者:未知文章ID:48319浏览:

【原文】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深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ll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问题】
    19.“不能自已”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20.作者写了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为什么又拓展开去写外国诗人甚至囚犯都对秋有着“深情”?(2分)
    21.写出表明这一段文字主旨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
    19.“已”是“停止”的意思,“不能自已”即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表明了对于秋天的“深情”,是不以自己的情感为转移的,是一种由不得自己的复杂感情。(4分)
    20.表明人对于秋的“深情”具有普遍性,是没有国别、人种和阶级的区别的。(2分)
    21.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萧索的感触来的。(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

  • 春暮西园

    【原文】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

  • 长相思

    【原文】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箪色寒。孤灯不明思...

  • 听听那冷雨

    【原文】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

  • 虞美人

    【原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 塞下曲

    【原文】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