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史的时空观

发布时间:2021年5月24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龚鹏程文章ID:48499浏览:

【原文】
    讲史的时空观
    龚鹏程
    ①古代小说与讲史各有门庭。小说家既可说今,也可道古,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楱梦》;讲史家却只能演述古事,如《三国演义》、《新编五代史平话》。
    ②时空观不同是历史与文学最主要的差异。即使运用了想象,历史形象和事实也都必须建立在时间空间的坐标上。这个时空,是一个公共的、自然的时空,是唯一的,不可改变亦不可替代。而文学中的形象和事实,则被安排在一个特殊的人造时空——作品中。这个时空独立自存,与作品以外时空无必然关联。其中的事件,可以自为因果、自为起始与结束。历史则必须追问“灰姑娘嫁给王子以后”。讲史中的时空,是历史性的。小说中的时空则属于文学性,是作者创构的私有时空。正所谓:“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可对公共的、自然的时空予以压缩、扩大;亦可自我构筑一个时空,让事件在其中发展。有时也会借用一段公共时空,作为小说的历史场景。但这些时空是借用的,其时其地与所叙之事并无逻辑的、必然的有机关系。
    ③历史对小说没有限制性,却是讲史的叙述基础。讲史所述古事不能违背公众客观的历史认知。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基本的历史进程,为社会中人所共同认知。讲史必须为这个公共的、自然的时空服务,不能让张飞大战岳飞。
    ④讲史常只能讲一段时间中的历史,但历史并不因所讲史事结束而终止。中国的讲史对空间缺乏应有的关注,不曾考虑历史也可以用“共时性”的空间布列来说明,而是惯用以时间瓦解空间布列的方法来说明历史。具体体现在常运用“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意象。例如三国、五代等空间上分裂抗衡的局面,讲史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把它时间化。分立的空间,被束成一条时间线,它在某些地方分散了,但散开的丝缕不久又合拢,线仍是一线。
    ⑤这时,时间是线性的、连续的。依此时间观,讲史者事实上进行着与正统史学家完全一样的历史叙述工作。讲史,比以纪传体为主要叙述形式的正史,更严格地采用了编年叙述的方法。
    (选自《读书》,有删节)

【问题】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家既可说今,也可道古,不受自然时空的限制,所以小说中的事件可以跨越历史时代,也可以浓缩在历史上的某一天。
    B、“不能让张飞大战岳飞”,这一事例说明讲史的基本特点是以自然的时空为准则的。
    C、《西游记》借用“唐朝”这段公共时空作为小说的历史场景,但小说所表达的内容与唐王朝的历史并没有必然的有机关系。
    D、历史是讲史的叙述基础,讲史必须尊重史实;讲史者纵然多么同情蜀汉,也不能把三国的历史讲成蜀汉统一了中国。
    E、中国的讲史者事实上进行着与正统史学家完全一样的历史叙述工作,也就是说讲史者与正统史学家的工作性质其实是完全一样的。
    13、下列分别对②段“公共的、自然的时空”和“特殊的人造时空”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基本的历史进程为公众共同认知;独立自存,与自然时空无必然联系。
    B、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文学性的,线性而连续的。
    C、是历史性的,不可改变也不可替代;是作者创构的私有空间。
    D、基本的历史进程,为公众共同认知;借用时空,与叙事无逻辑关系。
    14.解释第②段中“历史则必须追问‘灰姑娘嫁给王子以后’”一句的含意。(4分)
    15.概括中国的讲史具有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2.B、E(B项,“以自然的时空为准则”有误,应是“以自然时空为讲史叙述的基础”;E项,文中有“依此时间观”的限制,表明只是从一个角度说“完全一样”,不能推说“工作性质”一样”)
    13.B(“线性而连续的”是对时间观的概括)
    14.历史强调事件的前因后果,强调事件的连续性。
    15.中国的讲史:以时间瓦解空间布列的方法来说明历史,时间观是线性的,连续的。(或“中国的讲史对空间缺乏应有的关注,不曾考虑历史也可以用‘共时性’的空间布列来说明,而是惯用以时间瓦解空间布列的方法来说明历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