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

发布时间:2021年5月26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雷抒雁文章ID:48546浏览:

【原文】
    乡村:民族的记忆与想象
    雷抒雁
    ①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炊烟、古屋、插秧、刈麦,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荠菜;平平仄仄的-些低吟浅唱,长长短短的一些唐诗宋词,都写在卷卷线装书的册页里。
    ②当然,.还有滚滚的征尘,有苛捐猛于虎的悲号,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
    ③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起根发苗,发展壮大就在农村;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
    ④商品的繁荣造就了城市。城市的出现,拉开了城乡经济和文化的距离。乡村喂养着城市。衣衫槛褛的乡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儿子走进学堂,开始了逃离农村,逃离劳动,逃离贫困与低贱的第一步?
    ⑤思念乡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战中的败北者,战场上的伤残者,是激烈的争斗之后寻找宁静地方的疗伤者。乡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纳了他们,用源源不断的温情和取之不尽的草药为他们医治创伤。而这些受伤者往往如受伤的鸟,强健之后,又挣脱农人的双手飞进城市。农村依然清静而贫苦,荧丽却落后。他们远在都市的子女,西装革履、粉面彩裙,记忆里只是星星点点的乡情,和偶尔由芭蕉暮雨生发出的淡淡乡愁。却很少有人想去写一部乡村史,像写一部王朝史那样,写乡村的发生、发展和变迁,写农人的劳作、灾难和贡献。充满想象和幽默的乡村版文学,也只在口头上流传,随风起落;充满真诚和情感的乡村版歌谣,偶尔为都市人采集,一唱竞成明星。
    ⑥广大的乡村,如今面临一次新的机遇,它将以新农村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对乡村的亲情反哺。可是,我还是有一点杞忧。既往的每一次变革,哪怕是最小的,都伤害过乡村的美丽与个性。这一次,会不会也有一些难免的伤损?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宁静的生活被喧嚣的市声淹没,一卷古朴柔软的线装书,被生生地改造成硬壳子西装书,千姿百态的乡村,成了千篇一律的城镇。
    ⑦乡村,是我们最后一片诗意的栖居地。保护诗意的乡村,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命题。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注意搜集和整理古老的乡村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当务之急。我国的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
    ⑧如山西长治的八义镇,名称源于著名的长平之战,八位义士阻拦赵括草率发兵抗秦,被刚愎自用的赵括杀害;战争结果是赵军大败。此地后来立碑纪念“八位义士谏赵处”,村子更名八义村。
    ⑨像这样一些有趣的记忆,中华大地的许多村子都有。建设新农村,关心和保护、留存乡村古老的文化记忆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再如“文革”时期用的那些流行语言替代乡镇街巷的古老名字;更不要用什么“罗马”“阿拉斯加”之类的崇洋名字改造古老乡村。新农村,一定要是中国式的,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一脉相连的农村。
    ⑩我们的记忆,想象和情感,还在农村。那里,永远都应是我们诗意的精神家园。我们要让乡村与都市亲近,而不是让乡村的背影渐行渐远。

【问题】
    17.结合全文来看,“曾经的乡村,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一句有何作用?(5分)
    18.结合全文,说说“农村,刻写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一句中“民族的记忆”的含义.(4分)
    19.作者说“乡村喂养着城市”具体表现为什么?请分点概括。(4分)
    20.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八义镇?(4分)
    21.从下面两个角度中任选-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试评析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2)试赏析本文以形象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7.比喻,(1分)表明过去乡村拥有蓝天的清新、小桥流水的诗意和炊烟、刈麦以及种种辛劳悲苦的丰富,(2分)这一形象而别具蕴涵的表达,(1分)启示我们应守护这一民族的记忆和精神家园。(1分)
    18.民族的记忆指具有诗意情境的农村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历史事件之中(2分)包含的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2分)
    19.①生活在乡村的父母竭尽全力供养孩子上学,使他们成为城市人。②乡村以善意、温情接纳那些遭遇坎坷不幸的城里人,并为其疗伤。③充满真诚和情感的乡村版歌谣让城里人一唱成名(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20.举典型而为人熟知的事例,(2分)有力地说明了古老村落保留着深厚的宝贵记忆,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证。(2分)
    21.(1)试评析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作者看来,乡村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和想象,它有小桥流水杏花荠菜的美丽,有农民插秧刈麦的辛劳,它酝酿了唐诗宋词的诗意,也产生了征尘与苛捐下的悲号;乡村,孕育了几千年的民族农耕文化。乡村也喂养了城市,为城市提供优秀人才,以其善良和温情为失意者疗伤,为他们的身心充电。宁静古老的乡村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有力物证。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性变革,作者既欣慰又有忧虑,期盼在这一过程中,乡村能保有其美丽诗意和多姿多彩的丰富,能关心和保护、留存乡村古老的文化记忆,“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一脉相连”。作者希望乡村能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它应保有个性,与城镇并肩前行。
    在作者的文字中,我们既可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的深情眷恋,也可感受到作者深沉的忧思,体现了一位富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乡村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冷静而深刻的思考。
    (2)试赏析本文以形象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法
    (本文既有直接的说理抒情,又寄情理于形象之中,形理结合以传情达意,使文章既深刻又生动,既骨骼坚劲又血肉丰满。)
    本文多处以形象传情达意。本文开头两段,即以“炊烟、古屋、插秧、刈麦、溪流、杏花”等意象写乡村的美丽与乡人劳动所创造的温馨和诗意;以“征尘"“悲号”表现出乡村的苦难;以“呼唤”表现乡村是永恒的精神家园。第四段中,“衣衫褴褛、吃糠咽菜”的父母形象,表现乡村人的坚忍和对生活的期盼。第六段“美丽的村舍被单一的水泥楼房代替……成了千篇一律的城镇”,一系列形象排比,表达作者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个性丧失的忧虑。第九段中“‘罗马’‘阿拉斯加’之类的崇洋名字”以少概多、寓抽象于具体,表现了作者守护乡村文化的苦心。总之,本文在形象化的文字底下,涌动的是作者对乡村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冷静而深刻的思考,是作者对乡村和乡村历史文化的热爱、眷恋与赞美之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