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亮,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略,隋末,署宠玉行军兵曹。李密

发布时间:2021年6月13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作者:未知文章ID:48967浏览:

【原文】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略,隋末,署宠玉行军兵曹。李密寇东都,玉战败,大亮被禽。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遂定交。
    高祖入关,大亮自归,授土门令。方岁饥,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间出击盗,所至辄平。秦王(李渊称帝,封李世民为秦王)行北境,下书奖劳。顷之,胡贼大至,大亮度不能拒,乃单马诣营说豪帅,【为分别祸福,贼众感服,遂相率降。】拜右卫大将军。贞观十八年,帝幸洛阳,诏副房玄龄居守。俄寝疾,帝亲和药,驿赐之。临终,表请罢辽东役;又言京师宗庙所在,愿以关中为意。
    大亮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不可干非其义(不能要求他去做他认为不正义的事)。对天子争是非,无回挠。至妻子未始见堕容,事兄嫂以礼闻。位通显,居陋狭甚。初,破公(shí),以功赐奴婢百口,谓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录而为隶乎?”纵遣之。【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时弼为将作丞,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识诸途,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帝为迁弼中郎将、代州都督。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
    (《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

【问题】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末,署宠玉行军兵曹    署:暂任,代理。
    B.秦王行北境,下书奖劳    行:出行,外出。
    C.帝亲和药,驿赐之    驿:用驿马投送。
    D.吾何忍录而为隶乎    录:收留,收用。
    1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13.下边六句话分别编为四项,全都能表现李大亮品质优秀的一项是
    ①高祖入关,大亮自归
    ②秦王行北境,下书奖劳
    ③临终,表请罢辽东役
    ④对天子争是非,无回挠
    ⑤吾何忍录而为隶乎
    ⑥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大亮原事隋朝,在同李密部队作战时被俘,受到李密部将张弼的赏识,后来归顺了唐高祖。
    B.李大亮任土门令时,招亡散,抚贫瘠,发展农业,打击匪盗,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受到秦王的奖劳。
    C.李大亮生活俭约。他曾得到百口奴婢的赏赐,这些奴婢都是贫苦百姓的子女,他同情他们,遂纵遣之。
    D.李大亮知恩图报。他曾向唐太宗提出,把自己的官职爵位全让给张弼,以报答他的大恩大德。
    15.把上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8分)
    (1)大亮招亡散,抚贫瘠(2分)
    (2)为分别祸福,贼众感服,遂相率降。(3分)
    (3)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3分)

【参考答案】
    11.B(行,同“巡”,巡察。)
    12.D(A.上一“而”表结果,下一“而”作“并且”讲。B.上一“为”,因为;下一“为”,替。C.上一“请”,请别人怎样;下一“请”,请让自己怎样。D.两个“伐”都当“夸耀”讲。)
    13.D(①句叙述李大亮归顺了唐高祖;②句叙述秦王对李大亮很满意;③句叙述李大亮向唐太宗提出了建议。这三句都不表现李大亮品质的优秀。)
    14.C(“衣冠子女’并非“贫苦百姓的子女”,而是官宦、士大夫人家的子女。)
    15.(1)李大亮招集逃亡流散的人,安抚贫穷的人(2)替他们分辨清祸与福,贼寇们都被感动说服了,就一个接一个地投降了。(3)因为张弼曾经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了下来,所以在富贵后,总想着要报答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赠少年

    【原文】 赠少年 【唐】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

  • 游襲阳怀孟浩然

    【原文】 游襲阳怀孟浩然 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

  • 浪淘沙·题陈汝朝白鹭画卷

    【原文】 浪淘沙 题陈汝朝白鹭①画卷 张炎② 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披离寒羽庇风霜...

  • 浣溪沙

    【原文】 浣溪沙 王国维 爱棹扁舟傍岸行,红妆素蓞斗轻盈。脸边舷外晚霞明。 为惜花香...

  • 古歌

    【原文】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