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值早雾

发布时间:2021年6月18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伏挺文章ID:49086浏览:

【原文】
    行舟值早雾
    伏挺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①,行舟迷溯沿②。
    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
    [注]①澳浦:水边可泊船处。②溯沿:逆流或顺流。

【问题】
    67.这首诗三至六句对“早雾”的描写,表现了雾中人怎样的心理感受?请简要分析。(5分)
    68.诗的结尾两句和开头两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67.用“听”、“忖”和“闻”、“知”,细腻地表现了雾中人凭借浓雾里的声音,进行揣度、判断的心理;写雾中“渔人”和“行舟”的无所依傍,不知所之,表现了雾中人的惶惑和迷茫。
    68.照应,对比。“氛霭”对应“雾”、“烟”,“空水”对应“水”、“天”,“澄鲜”对照着“冥冥”,首尾呼应,形成鲜明对比;以此表现出舟中人脱身浓雾,精神为之一振,豁然开朗的心情。
    【解析】
    67.试题分析:对此,先要看诗人是怎样写景的:水面上弥漫着雾气,山中的云雾之气也向着江上滚滚而来,形成一片晦暗,仰看不能见天。迷蒙中一无所见,只是听到猿猴啼叫,方才揣度两岸是山峦;听到湍急的水声,方知身边就是急驰的江流。诗人将浓雾笼罩的情景写得多么真切!“渔人”二句也是写雾之浓重:渔人本该对这儿的山水形势了如指掌,现在却也迷惑了,弄不清哪儿是水边;而船夫也迷失了方向。用“听”、“忖”和“闻”、“知”,细腻地表现了雾中人凭借浓雾里的声音,进行揣度、判断的心理;写雾中“渔人”和“行舟”的无所依傍,不知所之,表现了雾中人的惶惑和迷茫。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点评:对于诗歌形象的把握,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是诗人写了什么景;二是诗人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三是诗人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四是这样的景物,表现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或思想感情。
    68.试题分析:诗的开头两句:水面上弥漫着雾气,山中的云雾之气也向着江上滚滚而来,形成一片晦暗,仰看不能见天。最后两句是说,大雾至中午时分方才散尽,于是天空和江水又是一片清澄。正因为是大雾之后的晴天,所以叫人特别感到豁然开朗、眼明心亮。可见首尾四句,结构上是对比与照应,内容上则是表现出舟中人脱身浓雾,精神为之一振,豁然开朗的心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点评: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这类题的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顶一下
24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