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华大地的许多乡村,每逢农历年时,木版年画依然是印制

发布时间:2021年6月21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49166浏览:

【原文】
    在当今中华大地的许多乡村,每逢农历年时,木版年画依然是印制和应用着的民间艺术。它悠久古老,有多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在里边。
    首先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到了近代,西方传入了便利的石印术、铅印术,后来是彩色胶印术,雕版印刷就渐渐被放弃了。可唯有木版年画至今依然使用着全套传统的手工雕版印刷的工具与技艺。其实早在雕版印刷发明之前,还有一种更古老的印刷术——拓印。拓印先于雕版,可等到轻便省力和易于操作的雕版印刷一出现,拓印就更多地去为书法与考古服务,不再有印刷的含意了。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种古老的拓印在年画中依然使用着。比如在我国西南重要的年画产地——四川的绵竹,一直存有一种拓印的年画。这种年画拓印的木版是阴刻,文字是正字;而且拓印的版不刷墨,先敷上纸,喷少量的水、用净毛刷将纸敷实(俗称掌纸),然后用拓包蘸墨一点点将画面拓印出来。年画通常是五颜六色的,而拓印只是单色,绵竹人称这种年画为黑货。这种年画墨色透亮,线条清朗,刀法考究,古雅迷人。这应是中国木版年画中的奇花异卉。
    中国木版年画都用版印,唯有山东高密还使用一种特殊的技艺——扑灰。扑灰源自古代画工使用的方法。在古代,画工们代代相传的最珍贵的东西是粉本。粉本就是单线白描的稿样。使用粉本的手法有多种: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扎许多距离相等的针孔,作画时在粉本上洒上颜色鲜明的色粉,让色粉从针孔漏下来,使画样清晰地显现在画纸上,便可据稿作画;也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用靛蓝粉复勾一遍,然后铺在画纸上,用手扑一遍,将复勾的色粉留在纸上,再去依样描绘。高密的扑灰就是这种古艺,它们使用的复勾粉本的材料是木炭条。木炭条在古代画工那里叫“朽子”。朽子易涂易改——我们常用的成语“九朽一罢”就是从这里来的。由此可见高密扑灰画技传之久远。如今无论画壁画还是别的什么画,都不再用粉本和扑灰了,然而,这种古老又智慧的扑灰之艺,还依旧为高密年画艺人有滋有味地使用着。
    看似并不复杂的民间木板年画,竟然包含着如此深远的历史内容和非凡的来头,这怕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选自冯骥才《木版年画古艺:民间文化千古犹存》,有删改)

【问题】
    1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木版年画保留了多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
    B.西方便利的印刷术传入,未让雕版印刷绝迹。
    C.拓印使用范围的缩小是因为雕版印刷的出现。
    D.被称为黑货的绵竹拓印年画,大多数为黑色。
    18.下列对于“扑灰”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扑灰是高密年画艺人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传统绘画技艺。
    B.古代的画工如果离开粉本,就无法运用扑灰的技艺作画。
    C.山东高密的画工直接在粉本上创作年画的技艺传之久远。
    D.成语“九朽一罢”表明山东高密年画扑灰技艺历史悠久。
    19.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填写表格。(6分)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是中国著名民间木版年画,因出自天津杨柳青而得名。制作方法是,先在木版上用阳刻手法雕出画样反字,然后往雕版上刷墨,印在纸上,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丰富等特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同点
绵竹黑货年画
杨柳青年画
模板
 
阳刻反字
工序
敷纸、掌纸、拓印
 
 
单色
色彩丰富

【参考答案】
    17.(3分)D(“大多数为黑色”有误)
    18.(3分)C(“直接在粉本上创作年画”有误)
    19.(6分)每空2分。

不同点
绵竹黑货年画
杨柳青年画
模板
阴刻正字
阳刻反字
工序
敷纸、掌纸、拓印
刷墨、印刷、彩绘
色彩
单色
色彩丰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