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

发布时间:2021年7月18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0112浏览:

【原文】
    材料一:
    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应用程序)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工作组下一步会更加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不断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摘编自《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有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千米分辨率、2.5千米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3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
    材料三:
    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

协调
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
协同
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
精细
10天内基本要素逐3小时预报,3天内逐小时预报
滚动
24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
全覆盖
陆面(5千米)与近海责任区(10千米)
全要素
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
全球化
年底前发布气温、温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
    (摘编自《人工智能时代,天气如何预报》)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毫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到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

【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C.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D.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其中材料二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B.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介绍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化,后者侧重介绍天气预报员承担的工作。
    C.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在协调、协同、精细、滚动、全覆盖、全要素、全球化这七个方面的特点。
    D.材料四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智能化的时代,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天气预报员的发展前景做出了预言。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天气预报服务的优越性。

【参考答案】
    答案:
    1.C;
    2.A;
    3.①天气预报精细化。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全面;时间上更新和发布的频次更高。②预报内容更细致丰富,要素齐全。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己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③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结合,能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言过其实,文中并无此意。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错,材料四没有谈到网格化预报的优势。C项,“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错,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画图表的说明方法。D项,“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错,原文说的是“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围绕题干中的关键词“优越性”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再进行概括。如材料二“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有针对性”“网格化预报的精细……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材料三“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等。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即可得到答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