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没有批评的文化不是正常的文化

发布时间:2021年8月6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0566浏览:

【原文】
    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没有批评的文化不是正常的文化。遗憾的是,当前文艺界掷地有声的批评并不多见,因此大量批评文章不受读者待见。当批评成为没有读者的自说自话,也就失去了其效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批评自身出了问题,也即批评文风有问题,至少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语言过度学理化,导致批评文章无法被一般读者理解和接受。毫无疑问,大多数读者并不具备专业理论素养,对学理性文章理解起来有困难。而很多批评家动辄用高深莫测的理论与繁复生僻的表达方式,导致笔下文字越来越拗口。好的批评并不依靠高深的理论和拗口的文字堆砌,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历久不衰,首要原因就是作者没有修改其演讲体这种与受众亲近的文风。在中国,李健吾、宗白华等人的批评文字流传至今仍不失效力,也与他们的亲和文风不无关系。
    批评语言西化严重,削弱文章可读性。很多从国外翻译进来的理论批评著作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翻译体,如大量使用长句、从句,语序混乱等,一些批评者在中文表达上对此进行模仿,普通读者接受起来就非常困难。有些批评者为了炫技,大量套用西方批评模板,把西方理论强加在作品之上;有些批评者为与外国理论挂钩而过度诠释与强制阐释,搬出譬如心理分析的“力比多”、女性主义的“凝视”等等。批评文章成为西式名词的大杂烩,而读者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批评语言不灵动,阅读体验不佳。批评不只是明辨是非,也不只是盖棺定论,而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味。钟嵘《诗品》对诗人的排序引起不少异议,但因其独特的体例和优美的文笔历经千年而不衰;王国维《人间词话》得以流传很大原因在于其本人精于诗词而使得批评著作有了诗性。鲁迅在《门外文坛》提出“将文字交给一切人”,也可看作对批评文字的要求。当下有不少作家的序跋和创作谈流传较广就是源于这些文字是发自内心、愿意交给所有人的。灵动的批评不仅需要作家“腹有诗书”,更需“情动于衷”“文气贯通”。
    总之,文风问题首先是态度问题,抱以真诚交流的态度,抱以好好说话、推心置腹的态度,才会有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批评文字。消除语言接受障碍并不是说批评家必须彻底转向通俗、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进而迎合受众,而是要端正批评的态度,富有批评耐性,打磨出生动而富有灵气的批评文字,用优质的作品召回读者。
    (摘编自刘小波《僵化文风是批评大敌》)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批评文章用高深的理论与生僻的表达方式,自然无法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B.“没有批评的文艺不是完整的文艺”强调了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C.运用演讲体、书信体、序跋等形式写出的批评文字一定会拥有大批的读者。
    D.灵动的批评语言有内容、有味道,是真诚流畅、直指人心的口语化的语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化整为零,从三个方面论证僵化文风是批评大敌,论证自然充分透彻。
    B.文章结合批评者语言西化严重的实际来分析,接地气,特别富有现实针对性。
    C.文章以钟嵘、王国维、鲁迅等作家的作品为例,论证了批评语言灵动的重要性。
    D.文章不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而且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论证结构完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批评自说自话,做不到掷地有声,那么不受读者待见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B.无论是外国的福斯特,还是中国的李健吾、宗白华,其批评文字都具有亲和性。
    C.批评语言严重西化,表现为批评者大量使用长句、从句,大量使用西式名词等。
    D.批评文字少用或不用西方理论,多用或全用中国传统理论,其文风自然不会僵化。

【参考答案】
    1.B
    2.C
    3.D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