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很早就体会到了荷花之美,以及赏荷所带来的美妙感受,并且

发布时间:2021年8月15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0845浏览:475

【原文】
    古人很早就体会到了荷花之美,以及赏荷所带来的美妙感受,并且【    】自己对荷花的喜爱。这从大量的古诗词中可以看出。譬如那首汉朝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述了在茂盛的莲叶间采莲之乐趣。又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道出了荷花之美在于色彩的映衬,在于成片的气势而非【    】。最直接表达这种喜爱之情的,莫过于宋人周敦颐的那篇《爱莲说》,直接以《爱莲》二字写入篇名。除此之外,荷花还是传统国画的重要题材,在中国绘画史上,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国画历代精品不在少数。到了近现代,这种热爱仍然在延续。在现代作家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中,清华园里月色下的荷塘美景被展现得【    】。自古以来入诗、入文、入画的植物不在少数,但是能像荷花这样留下这么多经典作品的,大概不是很多。
    看来,荷花之所以能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一是因为美好的外形,其姿态的优雅与古典,颜色的淡雅与清新,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因为所附着的象征意义,荷花亭亭玉立,【    】,有如谦谦君子一般。除此之外,我以为,人们喜爱荷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荷花的同生产品——藕和莲子。

【问题】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毫不掩饰    独领风骚    酣畅淋漓    与众不同
    B.毫不掩饰    --枝独秀    淋漓尽致    卓尔不群
    C.毫无保留    独领风骚    淋漓尽致    与众不同
    D.毫无保留    一枝独秀    酣畅淋漓    卓尔不群
    1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譬如那首汉朝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描述了在茂盛的莲叶间采莲之乐趣。
    B.最直接表达这种喜爱之情的,莫过于宋人周敦颐的那篇《爱莲说》,直接以《爱莲》二字写人篇名。
    C.自古以来入诗、人文、人画的植物不在少数,但是能像荷花这样留下这么多经典作品的,大概不是很多。
    D.我以为,人们喜爱荷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荷花的同生产品——藕和莲子。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国画历代精品在中国绘画史上不在少数。
    B.在中国绘画史上,以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国画历代精品不在少数。
    C.在中国绘画史上,以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历代国画精品不在少数。
    D.荷花为主要内容的历代国画精品在中国绘画史上不在少数。

【参考答案】
    17.B(毫不掩饰:完全不加以遮掩、矫饰。毫无保留:一点都没有剩余。指全盘托出。从语意和搭配看,应用“毫不掩饰”。独领风骚:形容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与之相比。一枝独秀:形容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最为优秀。根据语境,应选“一枝独秀”。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此处用“淋漓尽致”的前种意思。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卓尔不群:超乎寻常,与众不同。语境除了有“与众不同”的意思,更强调其“超乎寻常”,故选“卓尔不群”。)
    18.B(“《爱莲》”中的书名号应为双引号)
    19.C(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成分残缺,“荷花”前缺少介词“以”;二是语序不当,“历代”应放在“国画”之前。据此,C项修改最恰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