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 】。绘制于这些古建筑之上的彩画是建筑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标识。中国古建筑彩画分为官式彩画与地方彩画,它们各具特色,既是中国建筑文化【 】的体现,也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建筑彩画的修缮保护仍沿用传统的人工修复方式,【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少,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已【 】。近年来,专家们把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的数字存档,这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功应用的【 】。运用数字技术完整记录、整理、修复、存储古建筑彩画遗存信息,( ),搭建新的学习平台。
【问题】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独树一帜 多样性 刻不容缓 案例
B.自成一家 普遍性 事不宜迟 案例
C.自成一家 多样性 刻不容缓 个例
D.独树一帜 普遍性 事不宜迟 个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B.建筑彩画的技艺传承都是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灭亡
C.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逐渐缺少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D.建筑彩画的技艺都是通过彩画艺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来传承,但由于彩画传统材料及传统技艺的逐渐缺失,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为古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
B.既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又能为古建筑彩画的永久保存和科学修缮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C.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还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
D.既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又能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还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
【参考答案】
1.A
解析“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格;“自成一家”指在某种学问上或技艺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语境说的是“中国古建筑”“材、质、色在世界建筑史上”有自己的特色,应选“独树一帜”。“普遍性”指普遍的性质或状态;“多样性”指多种样式的状态。语境是说“中国古建筑彩画”是“中国建筑文化”的特色,体现的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丰富多彩,应选“多样性”。“事不宜迟”指事情急迫,须抓紧快做;“刻不容缓”指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语境说“古建筑彩画遗存濒临消亡,古建筑彩画遗存的科学保护与传承”很紧迫,应选“刻不容缓”。“个例”指个别的、特殊的事例;“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例子。语境说“龙门石窟三维数字化工程、各大博物馆开发的数字博物馆正是成功应用的”例子,值得借鉴,应选“案例”。
2.D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第一个分句成分残缺,可在“彩画艺匠”前加“通过”,排除A、B两项;二是第二个分句搭配不当,可将“缺少”改为“缺失”,排除C项。
3.C
解析“能为古建筑彩画的科学修缮和永久保存提供系统的数字化资料”和“能拓展彩画艺术的展示时空”分别照应前文“既可对文物进行虚拟修复,又可对文物进行虚拟展示”;“为教育提供更加便捷、直观的教学方式”与后文“搭建新的学习平台”紧密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