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春 天净沙·秋

发布时间:2021年8月28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作者:白朴文章ID:51140浏览:

【原文】
    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千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问题】
    12.①对这两支曲子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和风”,这里指春天和煦的微风,此句形象地描绘了温馨可人的春日景象。
    B.“飞红”,指飞花,与词人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中的“飞红”意思相同。
    C.“飞鸿”句,写一只鸿雁掠过天空,此一笔使整个画面连贯起来,并产生动感。
    D.“白草”句中的“白”是白色的意思,与青山绿水直接组合,具有视觉美感。
    ②对这两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春》曲的构思明显受到唐宋诗词的影响,并多处化用唐诗宋词的意境,组成一幅春天的绚丽图画。
    B.《春》曲中啼莺舞燕、流水飞红具有动态美,和风、杨柳、帘栊、秋千能引起读者产生美妙丰富的联想。
    C.《秋》曲完全突破传统诗词悲秋的格局,撷取最富北国秋野特征的景物,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色调。
    D.《秋》曲善于搭配色调,艳丽的色彩与清淡的色彩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秋日图景。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在白朴后不久的马致远,也有一首《天净沙·秋思》,元代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其实,在马致远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象之前,白朴的这首《天净沙·秋》就有类似意象了。说得更远一点,宋代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斜阳下,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句似乎已开此类意象之先河。
    请结合上面词曲,或其它诗词曲,具体谈谈你对这一文学现象的看法。
    答:【    】

【参考答案】
    12.(4分,每小题2分)①D    白草与红叶黄花直接组合。
    ②C    “完全”不确切;“璀璨”应为“苍凉”或“萧瑟”。
    13.(5分)答题要点:①点明这一“文学现象”。(2分)
    ②具体说明这一“文学现象”(内容或形式方面,只谈一点即可。(3分)
    参考答案示例:这段话揭示了文学创作中的因袭与创新(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内容:①马曲继承了白、秦二曲的意象,但又有创新,如“枯藤”与“老树昏鸦”并写,比白曲“轻烟”与“老树寒鸦”并写,意境更鲜明,氛围更凄凉。②马曲“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象与“枯藤老村昏鸦”的意象成对比,更增添了旅人的思乡之情,而秦词“流水绕孤村”与白曲“孤村落日残霞”句只写了“孤村”的凄凉。③马曲中“昏鸦”有巢可觅,“人家”有地可居,正反衬出“断肠人在天涯”,无家可归的凄凉。前后浑然一体,而白曲仅以“白草红叶黄花”作结,意境远不如马曲。
    形式:①秦词是完整的句子,而白曲和马曲则是连用几个并列的词组。②马曲前三句,每句三个并列词组中,前两个为后一个活动的背景、居住的环境、行动的场所,有主宾之分;而白曲前三句,每句三个并列词组的排列是不规则的。马曲把这种写法推向了极致。(此题要求结合具体的句子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回乡偶书

    【原文】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 梅花

    【原文】 梅花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

  • 临江山·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原文】 临江山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

  • 寒食

    【原文】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勘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

  • 虞美人

    【原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

  • 霜天晓角

    【原文】 霜天晓角 (南宋)高观国 春云粉色。春水和云湿。试问西湖杨柳,东风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