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①,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②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③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④。
[注释]①杭州灵隐寺多桂树,传说“此月中种也”,中秋之夜,寺中有桂子坠落。②洛城,即洛阳。创作词时刘与白都在洛阳。③裛,通“浥”,沾湿。
【问题】
①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词开头两句直抒胸臆,后以“山寺寻桂”“枕上看潮”两幅场景抒情表意。
B.“寻桂”一句实中有虚,“看潮”一句静中有动,两句皆景中有人,情趣盎然。
C.刘词中独坐之愁人,与风中柳枝、带露兰草形成意境隽永的图画,构思新巧。
D.两首词同一词调,且都是回忆江南春色之作,但具体内容与情感却不尽相同。
②请用两个词概括白居易词中表达的对杭州的感情:【 】、【 】。(2分)
③刘禹锡词中“弱柳从风凝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①(3分)D(白词写的是秋天景色,刘词并非“回忆”)
选错不得分。
②(2分)喜爱(或“赞美”)(1分)、眷恋(或“怀念”)(1分)(两个词的意义相同或相近只给1分)意思对即可。
③(5分)运用拟人手法(或“比喻”、“想象”)(1分),描写了柔弱的柳条随风轻摇,恍如一位女子正挥手举袖与春天作别;碧绿的兰草沾满露珠,好似少女在惜别之际泪洒罗巾。(两句诗解说各1分)表达了惜春、伤春(1分)的孤寂、哀愁情怀(1分)。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