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艺术:第七块醒木

发布时间:2021年9月4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杨凯文章ID:51364浏览:

【原文】
    “说书”艺术:第七块醒木
    杨凯
    从传统而言,没有醒木就谈不上说书,因为开场和收场都得拍上那一下。不但要拍,还得要说,围绕醒木说上一段词儿,在《江湖丛谈》里,评书大师连阔如就提到了一段“醒木词”:
    “一块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君王一块辖文武,文武一块管黎民。圣人一块警儒教,天师一块警鬼神。僧家一块劝佛法,道家一块劝玄门。一块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劝世人,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艺论家门。”
    由此可见,这醒木是很了得的,对说书人来说,这是对自己身份的象征和提醒。醒木分7种,用的人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但是都有或统辖万民、或劝化世人的内涵。这其间的意味之悠长,用句现代话讲,大概要算是一种自我认同。
    关于醒木的种类,另有一种讲法,较之连阔如的“醒木词”还要详细,共分了13类,竟然赋予每种以名字。比如第五块的名字叫“惊堂”,这是很为大家熟悉的,知县坐堂要用这个;第十二块名叫“如意”,知道的人不多,戏界人所用;学校的老师用第四块叫“醒误”;医生用第十一块叫“慎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十三块醒木中,只有第七块的名字是叫“醒木”,为评书人所用。
    读到这些五花八门的名目,让我这个现代人有很多感慨。其实无论何种名目,都只是一块四四方方的小木块,都只是要用它“啪”的一声提醒自己的“听众”——注意,下面我说的大家可要认真听好了——所不同的是,君王发布谕旨,将相宣示命令,法官处以判决,医生告以秘方,教师授以课业……这些名目,一方面让人感到古代中国等级制度已经深深印入民间叙述的语言当中,帝王将相用的木头要用“龙胆”、“虎威”,而市井生民用的木块只用“茯苓”(糕点铺用)、“唤公”(当铺用),气象高下立现;但另一方面,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代人对各种行业抱有的“神圣感”,它会让一个古代的说书先生或者糕点师傅感到,我手中的这一方木头不是没有来头的,我从事的这个职业不是没有价值的。
    这种神圣感,既来自对行业祖师、行业神的顶礼膜拜,也有对行业规矩的尊重和践行。比如《江湖丛谈》里谈到,如果是生意人去听评书,按照规矩,说书人是不收他钱的,彼此互道“辛苦”就OK了;但是这个生意人也要注意,不能坐在这个书场的“龙须凳”(桌子前面的两条长凳)上,只能坐桌子后面的凳子。这些就是行规,醒木拿在手中,就不能坏了规矩,如果说书人唯利是图,落座就要收钱,这个场子可就摆不长久了。不过,现在都是大剧场小剧场,几乎都是凭票进场,不管你是不是生意人,都只有一个名字,叫“消费者”;所不变的是,今天的说书人,依然要把手中那第七块醒木往桌子上一拍,“啪”的一响,列位看官,请了——

【问题】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说书艺人用的醒木,主要功能是供开场和收场时拍上那一下子,引起听者注意。
    B.连阔如的“醒木词”,既押韵上口,又意味悠长,但在醒木的分类上显得粗浅。
    C.“醒木词”中把醒木分为7种,用的人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但内涵相同。
    D.作者借介绍醒木对说书这类民间叙述语言中诸如等级制度的糟粕也予以了否定。
    15.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把醒木分成7类也好,分成13类也好,说书艺人的那块都排在第七位,这是说书人的行业规矩。
    B.从十三块醒木的位次看,在古代,老师的地位比知县高,知县比评书人高,评书人比医生、戏子高。
    C.古代人对行业的“神圣感”,既有对行业祖师、行业神的尊崇,也有对行规的尊重和践行,还有一份自我认同感。
    D.和古代不同,现在人们听评书几乎都是购票入场,对号入座,即使生意人也不例外,这是因为等级制度已经没有了。
    16.从全文看,“醒木”的提醒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参考答案】
    14.答案:D
    评分:3分
    15.答案:C
    评分:3分
    16.答案:提醒自己的身份,提醒自己的职业价值,提醒自己尊重和践行行业规矩,提醒自己的“听众”要认真听好。
    评分:共4分。共4个要点,每个1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