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临高台》 沈约《临高台》

发布时间:2021年9月5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1382浏览:

【原文】
    临高台
    萧衍①
    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
    仿佛洛阳道,道远难别识。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
    临高台
    沈约②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注】①萧衍: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有集三十二卷。
    ②沈约: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与萧衍同属“竟陵八友”。

【问题】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
    B.萧诗中,作者登高怀远,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丛莽幻化出一条通往洛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
    C.玉阶通常是古代淑女伫立凝望之所,萧衍用玉阶来暗示自己期望故情人同样满怀思念,为下文“共相忆”埋下了巧妙的伏笔。
    D.两首诗的开头都用“望”字,但两人诗中的“望”字却不同解:萧诗中“望”字做仰望解,沈诗中“望”字却做远望解。
    E.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
    (2)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3分)
    (3)萧衍诗的前两句是如何表现高台之“高”的?请从作品语言或者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AE(选对一项得2分)
    (2)答案示例:萧诗后四句,想象旧时情人也在思念着自己,高台再高、道途再远也不能阻隔他们的共同相思,借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沈诗“所思”却不一定专指情人,后四句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难以排解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3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示例一:萧诗前两句连用两个“高”字,用最直白的语言,将高台的雄大气势展现在读者面前。
    答案示例二:萧诗首句用夸张手法写高台高耸入云,第二句再补充说明高台决然望不到尽头,极言高台之高。
    (3分,意思对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