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①当代文学存在着两个不可忽略的传统,即鲁迅与周作人的传统。30年代,周作人认为文章存在着“载道”和“言志”两个流派。在我看来,“载道”与“言志”后来经由周氏兄弟的穿越,形成了现实性与书斋化的两种审美路向。至少在80年代,散文还在鲁迅、周作人的两个传统里盘旋,其他风格的作品还没有形成气候。鲁迅的峻急、冷酷及大爱,对许多作家影响巨大。优秀的作者几乎都受到过他的思想的辐射。邵燕祥、何满子、高尔泰、钱理群、林贤治都有鲁迅的风骨。【这些人】普遍有着受难的意识,文字是直面苦难的紧张和审视自我的痛感。邵燕祥短文有犀利的力量,毫无温吞平和的虚伪。常常让人随之心动,正切合了“无所顾忌、任意而谈”的传统,这也恰恰是鲁迅当年所欣赏的。何满子谈历史与现状,袒露着胸怀,何曾有伪态的东西?朱正严明、牧惠深切、赵园肃杀,是真的人的声音。对世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这些作家的自我表达,多了批判的笔触,与其说是指向荒诞的存在,不如说也有无情地冷观自己。他们在直面社会难题时,也把自我的无奈和尴尬表现出来。只是他们中的人对西学了解有限,没能出现大的格局和气象,这是与鲁迅有别的地方。
②周作人的传统在历史上多被诟病,可是实际是存在这样的余脉的。其实沈从文当年就是受到周氏的影响,后来的俞平伯、江绍原走的也是【这个路子】。80年代后,周作人的作品重印,他的审美认同者们也被推出水面。舒芜、张中行、钟叔河、邓云乡都有学识的风采与笔致的神韵。他们把金刚怒目的一面引到自然平静之中,明代文人的灵动与闲适杂于其间。个人主义在中国一直没有健康的空间,文人的表达也是隐曲与委婉的。以“说出”为目的,而非言“他人之志”为旨趣的表达,在更年轻的一代如止庵、刘绪源等人那里得到了响应。
③鲁迅与周作人的传统也并非对立的两翼,把两种风格融在一起的也成为了一种可能。一些人既喜欢鲁迅的严峻,也欣赏周作人的冲淡。在他们眼里,两个传统是并行不悖的。唐弢的文字其实就介于明暗之间,黄裳在精神深处流动着激越与闲适的意象,孙犁的小品文在两种韵味里游动,虽然他不喜欢周作人,可是这两种笔意是难以摆脱掉的。钱理群其实是赞成两个传统的互用的。他对周氏兄弟的研究无意中也影响了知识界对新文学传统的看法。刘恒、叶兆言都欣赏周氏兄弟的文采,在他们的随笔中,偶尔也有那些历史的余光的闪烁吧?
④其实在周氏兄弟之外,散文的样式很多。像汪曾祺这样的人,就杂取种种,有着缕缕古风,是自成一格的。他说自己的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可是意境悦目,是有逆俗的笔意的。他深谙明清笔记,喜欢古人书画,字里有柔美的东西。《梦溪笔谈》、《聊斋志异》的痕迹偶尔闪烁其间。他还从废名、沈从文那里受到熏染,温润而含蓄,给人暖色的慰藉。汪氏举重若轻,洒脱中是清淡之风,颇有士大夫的意味。与他同样诱人的是端木蕻良、林斤澜等。端木的晚年散文炉火纯青,却不被世人看重。可是我觉得其分量不在汪氏之下。至于林斤澜,其文恍兮惚兮,有神秘的流风,吹着精神的盲点,让我们阅之如舞之蹈之,很有醉意的。他们都生在民国,受过旧式文人的训练,文字不时流出古雅的气息。“文革”的话语方式是在他们这些人那里开始真正地解体了。
⑤在这个层面上,说新时期的文学是回到五四的一次穿行,也是对的。世人也由此理解了为什么是老人承担了这一重任。那些久历沧海的人不都是暮气沉沉的过客,也有聊发少年狂的洒脱。启功的幽默,聂绀弩的狂放,贾植芳的率真,柯灵的无畏,都衔接着一个失去的年代的激情。不同的是他们带着半个余世纪的烟雨,有了更为沉重的肩负。【读这些人的作品,常能感到道德文章的魅力,身上还带着旧文人的抱负。与五四那代人比还显得有些拘谨,而心是相通的。历史的磨难把一代人的锐气钝化得太久,他们的重新起飞,有着今天的青年想象不到的代价。】
(节选自孙郁《近三十年的散文》)
【问题】
17.第○1段中画线的“这些人”的散文创作与鲁迅散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4分)
答:【 】。
18.第○2段画线的“这个路子”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散文风格?(4分)
答:【 】。
19.结合文意,请说说你对第○5段中画线语段的理解。(5分)
答:【 】。
20.你最欣赏哪一种风格的散文(不必局限于本文所说的散文类型)?为什么?(5分)
答:【 】。
【参考答案】
17.(4分)
相同点(3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意思符合的三个要点即可得这一问的满分3分):直面现实,关注人生;冷静审视自我痛苦;文风犀利,有批判意识。
不同点(1分):与鲁迅相比,“这些人”对西学了解有限,文章不够大气。
18.(4分)
答案示例:
这是像周作人那样的书斋化路子(1分)。具有学识的风采和笔致的神韵灵动(1分);文风平静闲适(1分);重在抒写个人情、志(1分)。
(只要答出意思符合的四个方面,即可得满分4分)。
19.(5分)
答案示例:
这段话主要有三层意思:(1)这些作家传承了五四作家的个性锋芒,富有责任感,但仍有旧式文人的某些特点(2分);(2)其作品富有担当道义的思想魅力(1分);(3)他们经受过长期的生活磨难,今人要理解其局限性(2分)。
只要答出意思符合的三个方面,即可得满分5分。
20.(5分)
评分标准:概括出一种具体的散文风格(1分)。欣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的(2分),二是表现形式的(2分)。
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审美观健康即可,不强求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