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褐红彩红陶钵

发布时间:2021年9月18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1939浏览:

【原文】
    三足褐红彩红陶钵
    三足红陶钵是华北新石器早期遗址的常见之器。华北新石器早期遗址分布相当广,河北、河南、陕西、甘肃都有。其文化面貌稍有不同,分别名之为磁山、裴李岗、李家村、大地湾文化。这些遗址的共同点是:遗址面积普遍不大,文化层较薄,陶器制作较原始,早期陶器以氧化焰烧成,使用的陶土含有相当分量的铁元素,烧制时火候低,约700℃~930℃,陶质疏松,器形简单,三足钵、圜底钵、圈足碗为其共同特征。
    陶钵本用以称呼无足的器型,有脚的就叫鼎。但是这一件红陶钵(图示)的支脚短而细,也没有烧烤过的痕迹,显然不作烧煮食物之用,故称之为钵。此钵形制平常,腹部用绳子压印以为装饰也是常见的,但是在器口外沿所彩绘的一圈红宽带,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陶器彩绘实例。美化是脑力劳动的具体表现。越文明的社会越讲究生活的美化与舒适。人因实用的目的而开始烧造陶器,但随着生产技术的提升,人们不但改良材料的质量、生产的方式、器用的形状,也开始尝试美化器具的外观。自然界存在有颜色的矿物,人们发现某些有颜色的矿物磨碎成粉而加水后,可以持续黏附在器物上一段期间,增加视觉的愉悦,由此产生了涂绘的手法。早期直接在器表涂绘,但是陶器的表面粗糙,甚至有小孔洞,会影响图画的品质,于是有人想到用白色的细泥涂在器表,即所谓的白衣,这样一来,表面就非常光滑,彩绘起来比较顺畅,而白色与红或黑色图纹的对比更鲜明,效果更好,因此便大量使用。后来也有加了彩绘后才烧烤,因可得到不易脱彩的更好效果,而成为早期陶器加彩的唯一方式,到了商代上釉的方法才出现。
    (摘编自《文物小讲》)
    【相关链接】
    在陶器烧造过程中,空气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能影响到陶坯颜色的变化。如果窑内空气很多,火焰中氧充足,火焰即为“氧化焰”。烧烤时,陶土中的铁会和空气中的氧化合成氧化铁,氧化铁的呈色是红的。如果窑内空气稍稍不足,火焰中含有不多的一氧化碳,火焰即为“还原焰”。如果是在燃烧的后期让陶窑产生缺氧的情况,譬如说关闭窑顶,并用水渗入,就会把陶器中氧化铁的氧抽出来燃烧,陶器就会变成灰色。还原焰的烧制技术较进步,烧出的陶器硬度较高,较耐用,故越晚的遗址红陶的比例越少而灰陶越多。
    (摘编自《中国古窑的故事》)

【问题】
    1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不属于“美化”器具做法的一项是(3分)
    A.在钵腹部用绳子压印,器口外沿彩绘一圈红宽带。
    B.将有颜色的矿物磨碎成粉,加水后黏附在器物上。
    C.用白色的细泥涂在器表,使表面光滑,彩绘顺畅。
    D.把陶器中氧化铁的氧抽出来燃烧,使它变成灰色。
    1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红陶”陶质疏松;“灰陶”硬度高、耐用。
    B.有脚的器型都称为鼎,无足的器型则叫做钵。
    C.涂绘是用白色的细泥涂在器表再加彩的方法。
    D.给陶器“上釉”是早期陶器加彩的唯一方式。
    E.烧造陶器时,空气比例会影响陶胚颜色变化。
    15.请根据上述材料,解说三足褐红彩红陶钵的红色是如何形成的。(5分)

【参考答案】
    13.(3分)D
    14.(4分)A、B
    (答A、B,各得2分;答C,得1分;答D、E,不得分)
    15.(5分)
    要点一:三足褐红彩红陶钵是利用氧化焰的烧制技术烧成的。
    要点二:陶土一般含有相当分量的铁元素。烧烤时,陶土中的铁会和空气中的氧化合成氧化铁,氧化铁的呈色是红的。
    要点三:在器口外沿彩绘一圈红宽带。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