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2514浏览:

【原文】
    (1)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漫无边阳的混整全体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来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有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就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一个宇宙,正如织丝楼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并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唯在不即不离。】
    (2)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诗时,都如同面对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主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似乎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了。作诗或读诗,纯粹的心境是凝神注视,因所观之境孤立绝缘,故心与其所观之境须如鱼戏水、亲密无间,遂成境界。姑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3)这两首诗俨然都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领神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节选自朱光潜《诗论·诗的境界》,有改动)

【问题】
    14.请解释第一段中“宇宙”一词在文中的含义。(3分)
    15.请解释第一段末句“妙处唯在不即不离”的含意。(3分)
    16.根据第三段的阐述,简要概括得以广为流传的优秀诗作应具有哪些品格。(3分)
    17.对全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创作既不能照搬现实生活,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B.灌注了艺术领会的刹那与片段有可能构成优美的诗境。
    C.读过一首好诗后,个人的爱憎悲喜就会从此烟消云散。
    D.欣赏者对一首诗的理解会因时代、环境的变化而不同。

【参考答案】
    14.根据人生世相,浸润了作者性格和情趣而创造的诗境。[评分标准:本题3分。“人生世相”“作者性格情趣”“诗境”,三个要点各1分。]
    15.一首好好妙在不把漫无边际的混整全体抄袭过来,又有所本,本于自然。[评分标准:本题3分。“不抄袭”“有所本”两个要点,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16.①优秀诗作的境界能使刹那成为终古(或:优秀诗作的境界能打破时间性,具有永恒价值);②优秀诗作的境界能使片段成为独立自足的小天地(或:优秀诗作的境界能打破空间性,具有普遍价值);③优秀诗作的境界能多次复现,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或:优秀诗作的境界是新鲜有趣的,具有反复创造的价值)。[评分标准:本题3分,每条1分。]
    17.(3分)C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