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8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8日作者:苏轼文章ID:52710浏览:

【原文】
    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①
    苏轼
    春牛春杖②,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乞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
    ②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杖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问题】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
    B.“便乞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D.“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福消受“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失豪放。
    E.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
    2.按《文心雕龙》的说法,“同字相犯”是败笔,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全词共44个字)仅“春”字就出现7次。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这样用字的效果。(4分)
    答:【    】

【参考答案】
    1.AD
    2.①诗人将同一个字间隔重复使用。②“同字”,错落有致,音调明朗,突出对“春”的渲染,另有一番情趣。
    附:
    苏轼在这首词里使用了大胆的与众不同的写法,把同一个字重复地间隔使用,全词一共四十四个字,却有七处重复用了“春”字,两处用了“红”字,两处用了“花”字,“春风”在上下阙各出现一次。这样的艺术效果,不是让读者感觉到词穷义尽,而是呈现出一唱三叹,反复吟咏的绕梁之感。“春风”、“桃红”与“肉红”、“杨花”与“雪花”在上下阙对应的位置出现,强调了春天所带来的美景、希望与快乐,也增强了海岛与内地的对比。
    现在的海南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旅游胜地之一,可是在古代,海南却是流放之地,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作者在自己62岁之时,即公元1097年,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边远之地海南儋州。而作者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但是在这首作品中,却是礼赞海南之春,满是迎接春天的喜悦。我们在苏轼笔下看到了海南美丽的春天,看到了四季如春的气候,看到了淳朴的民风,看到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欢愉,带给人们的希望。同时,我们也通过这首词,领略了作者旷达广阔的胸怀,感受到了作者乐观的精神世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忆江南

    【原文】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卜算子

    【原文】 卜算子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②立。...

  •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原文】 菩萨蛮 春风试手先梅蕊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①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

  • 泛淮

    【原文】 泛淮① 陈师道 冬暖仍初日,潮回更下风。 鸟飞云水里,人语橹声中。 平野容...

  •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原文】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宋]姜夔①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②未出马先嘶。白...

  • 题大庾岭北驿①

    【原文】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