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材料一
据英国《自然》网站近日报道,涵盖数千本期刊摘要与参考文献的大型科学数据库Scopus,提供的热度最高的关键词“癌症”“区块链”和“大数据”都进入了2018年科学家检索频率最高的词汇榜单。
而谷歌新闻实验室也为《自然》统计了全球搜索热度最高的科学词汇,2018年搜索频率最高的5大科学词汇都是简单的常数和公式,譬如光速、圆的面积等。
科学数据库Scopus同时提供了2017年和2018年的词汇检索数据。按照Scopus词汇检索排名,连续两年位居榜首的都是同一个词———“癌症”。而2017年还没有入榜,2018年新出现的词,则可以从某种角度反映出科研界人员日益上升的关注点,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这两个词2018年进入了前20名。此外,“人工智能”(AI)的排名也从2017年的第13位,上升至2018年第4位。
另一个排名上升的是“大数据”一词,从之前的第6位跃居第三。对此迪霍尔表示,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大数据”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区块链是用来记录数字交易的数字化分布式账本,随着这一技术风靡全球,“区块链”一
词的热度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从2017年榜单第19位跃升至2018年第2位。对此,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技政策研究员吉荣·弗拉纳甘认为,这一现象或许意味着,科研人员开始希望能将区块链应用到工作中。而迪霍尔认为还有一种可能,即研究人员只是单纯地想要知道这个词到底什么意思:“(区块链)这个词非常火,但几乎没人能说清楚什么是区块链。”这也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这些词汇或许还透露出一些周期性信息。弗拉纳甘表示,新技术最开始发展迅速,人们也激情澎湃,但总会慢慢趋向平静。
(取材于张梦然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类突破了地理空间的束缚,实现了“地球村”的理想,并正在向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快速前进。现实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正在被虚拟空间所替代。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千百万年来形成的生活轨迹与行为习惯,成为存活在全新时空环境中的“新人类”。科学与技术不断突破,激发着人们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区块链无疑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项基于互联网技术而诞生的运用载体,是最先由一个名叫中本聪的人提出的,随后便发展成为电子货币比特币的核心组成部分,即作为所有交易的公共账簿的面目出现在网络上。近10年来,区块链概念不断发酵,在媒体传播与商业行为的运作下,大有“【 】”的气势,在生产、管理、文娱、金融、能源、教育、医疗健康、知识产权等不同领域不断衍化翻新,似乎“不谈区块链就有落伍掉队”之感。目前,区块链已由“数字货币应用1.0”,进化为“可编程智能合约2.0”,并向3.0版迅速发展,出现了区块链自洽组织、区块链自洽公司等,进入了“区块链大社会”阶段。
毫无疑问,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记录交易或任何数字交互的方式,具有安全、透明、抗中断、可审核和高效的特点,得到网络时代人们的认可,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据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外包的跨国公司埃森哲(Accenture)调查显示,2016年区块链在经济领域获得了13.5%的使用率。运用方面也有一些新突破,如一些具有监管权的音乐机构,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测试模型,用来征收版税和世界范围内的版权管理;酒店经营者开发住宿区块链,建立共享酒店平台,把酒店与客户利益绑定,解决了空置率难题,让客户分享酒店发展红利。
专家认为,区块链是网络时代服务业的一个升级,有着明显的互联网特征:如去中心化的特征,实现了区块之间的链接,明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基于信用诚信体系的完善,点对点服务更加有效直接,可以获得服务者认同。当然,人们对于区块链未来走向的认识也不是很统一,甚至还存在着误区:如绝对地认同区块链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过度强调区块链数字货币的保密性,忽视金融领域的风险性等。这都影响了人们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正确判断,产生了一些盲目性缺乏客观理性的科学精神。
(取材于季良刚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全民阅读的推广使民众重拾读书的意义,阅读热情一时高涨,但能否长期坚持,阅读效果无法追溯。相比传统出版没有用户数据,一本书卖出去后,无法追溯阅读对象、阅读时间、阅读效果的粗放型状态,应用区块链技术,搭建去中心化平台,将民众的数字阅读频率、阅读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以链条的方式组合成特定的数据结构,通过应用加密算法、时间戳、树形结构、共识机制和奖励机制,可根据阅读量的多少换算成相应积分,根据积分多少给予奖励,激发读者阅读积极性,实现持续阅读、终生阅读。
《2007年全民阅读报告》显示,青年受访者比较偏好电子书阅读,青年读者成为电子书阅读主力军,同样的,青年也愿意为电子阅读付费,目前大众出版和数字出版结合的最好的是网络文学。“连载阅读平台”作为全球首家应用区块链技术革新网络文学的全新原创文学平台,其首个目标是从网络文学领域切入,用区块链重新定义网络文学生态,以此为基础,逐步拓展到漫画、网剧等网络原创内容领域。
对于全民参与度低的问题,“连载阅读平台”以READ为Token,利用智能挖掘算法,根据创作者创作状况(如更新稳定性、等级等)以及读者的评价(打赏,投票,点赞,点踩,签到,评分等)来智能分配READ,激励创作者和阅读者共同参与社区的建设,整个过程有创作者的创作行为、粉丝的投票等非平台因素决定,规定公开、透明。区块链上时间戳能够证明版权归属,一旦上线,无法篡改,由此解决以往原创内容领域版权不在作者手里、作者的付出与报酬不成正比、平台的抽成比例大、读者阅读成本高、以及推荐制度、结算制度、销售明细等不够透明等问题,同时亦可直接在线上完成相关版权交易。
目前,区块链作为新的技术正在质疑和争议中逐步更新,全球各大企业纷纷进军区块链项目,关心数字阅读的先行者也开始尝试将区块链技术与数字阅读相结合,为数字阅读带来不一样的改变。虽然区块链技术尚处初级阶段,许多项目多处于概念阶段,应用场景有待挖掘,但也许与其技术相比,其思想带给人们的颠覆性,对于打破传统中心化思想的束缚,解决数字阅读面临的一些问题更有意义。
(取材于李倩的相关文章)
【问题】
1.下列对“科学数据库Scopus”相关信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够准确提供全球年度热搜关键词
B.常数和公式为2018年5大科学高频词
C.“癌症”连续两年占据检索排名榜首
D.“区块链”首次进入词汇检索排名榜单
2.下列对“科学家关注区块链技术”相关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区块链”的热度呈爆发式增长
B.希望能够将区块链应用到工作中
C.单纯地想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
D.弗拉纳甘认为区块链会趋向平静
3.在文中横线处填写古诗,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飞流直下三千尺
B.春江水暖鸭先知
C.山雨欲来风满楼
D.铁马冰河入梦来
4.下列对“区块链”的解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技术下诞生的运用载体
B.是比特币电子货币的组成部分
C.服务业在网络时代的一个升级
D.可以完全防范金融领域的风险
5.下列对“区块链在电子阅读中的应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给予积分奖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一个目标是重新定义网络文学生态
C.时间戳能够证明版权归属且不得篡改
D.助于降低阅读成本且使制度更透明
6.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说明目前“区块链技术”发展迅速的原因和遇到的问题。(6分)
【参考答案】
1.(3分)C【解析】【原文中“连续两年位居榜首的都是同一个词——‘癌症’”可知正确。A.原文为“科学家检索频率最高的词汇榜单”;B.原文“谷歌新闻实验室也为《自然》统计”,而非“数据库Scopus”;D.区块链2017年排19位】
2.(3分)D【解析】【“慢慢趋向平静”的不是区块链,而是人们的激情】
3.(3分)C【解析】【说明了区块链在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势不可挡。尤其是前文提示:“区块链概念不断发酵,在媒体传播与商业行为的运作下”的气势,很明显,这里强调的是区块链概念的不断发酵给区块链在各行业中应用带来影响。A.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强调的急和快;B.反映天气变化;D.表达建功立业的愿望】
4.(3分)D【解析】【文中说“甚至还存在着误区:……忽视金融领域的风险性等”】
5.(3分)B【解析】【是“连载阅读平台”的首个目标,而不是“区块链在电子阅读中的应用”,一定要关注题干所问】
6.(6分)【答案示例】
原因:(答出任意三点得3分)
(1)科研人员对“区块链”有较多的思考与研究(或“科研人员希望了解区块链,并希望能将区块链应用到工作中”)(材料一第5段)
(2)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而诞生的区块链技术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或“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激发人们想象力与创造力,区块链应运而生”)(材料二第1段和第2段)
(3)社会中大部分领域都涉及“区块链技术”,这是一种社会趋势(材料二第2段末)
(4)区块链技术给网络时代服务业带来了许多便利、具有许多优点(在材料二第3段“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记录交易或任何数字交互的方式,具有安全、透明、抗中断、可审核和高效的特点”及第4段“区块链是网络时代服务业的一个升级,有着明显的互联网特征:如去中心化的特征,实现了区块之间的链接,明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基于信用诚信体系的完善,点对点服务更加有效直接,可以获得服务者认同”的基础上概括)
(5)“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实现全民阅读(或“打破传统中心化的思想,搭建去中心化平台,为数字阅读带来改变”)(材料三末段)
问题:(答出以下任意三点得3分)
(1)对于“区块链”的含义可能存在模糊和未知(材料一第5段)
(2)人们对于区块链未来走向的认识不是很统一,甚至存在着误区(材料二末段)
(3)人们对区块链技术的认识可能会有盲目性,缺乏客观理性的科学精神(材料二末段)
(4)区块链作为新的技术受到了质疑和争议(材料三末段首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