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阅读下面《论语》的内容,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④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注释:①放,依据。
【问题】
11.结合这四则内容回答问题。
(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概括孔子对“利”的态度。(3分)
(2)运用所选第二则材料的观点,评析前面文言文段中戎夷的行为。(3分)
【参考答案】
11.(6分)答案要点:
(1)(3分)孔子认为:做人不能只据利做事,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小利,取利一定要符合道义。
(2)(3分)孔子认为君子懂得道义。戎夷面对有衣则生无衣则死的现实,而选择送衣救活弟子,他用必死的行为坚守道义。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依据自己的私利而行动,会招来很多怨恨。”(《论语·里仁》)
②孔子说:“君子通晓的是义,小人只知道利。”(《论语·里仁》)
③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好像浮云一样。”(《论语·述而》)
④子夏做了莒父的邑长,向孔子问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图小利。求快,则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则办不成大事。”(《论语·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