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何处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夏磊文章ID:54078浏览:

【原文】
    西洲何处
    夏磊
    在我喜欢的古代诗词里,《西洲曲》算是背得比较早的。年少时我家住在长江中间的南京八卦洲,头上是天,四面是水。“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每次念到这两句,就会想到江边上的那个渡口,并同时在脑海里遐想着渡口外边的世界和不知在何处的西洲。
    后来,又读到温庭筠的“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昙【1】醉后春。”这才知道,原来古代真的有一座城池叫西州。西州城建于东晋,因为宰相谢安病重时途经西州门,他死后,羊昙不再出入西州门。有一天醉酒后不觉来到西州门,禁不住伏鞍痛哭。虽然诗里的西州城早已无从找寻,但这个名字却是再也忘不了了,并且它也像《西洲曲》里的西洲一样,虽然相隔不远,却只能在心里梦想着彼岸。
    我其实也清楚,《西洲曲》里的西洲和温庭筠诗里的西州不是指的一个地方,但是我却情愿把它们拉近,我甚至相信渡口那边就是那个诗意的世界。
    那年的三月,我们举家迁往江西,江水几个起伏就把我们的小船带到了江心,回望已是故乡的江北,渡口码头变得越来越小,最后模糊在了江雾之中,眼泪在这时已经淌进了脖领。我知道,我要去寻找我生命中的另一个西洲,“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那里有乌桕,也有花千树吗?
    人的一生就是从一个渡口到另一个渡口,从一个彼岸到另一个彼岸。渐渐地,我也过了总是在脑子里幻想西洲的年龄,生命中路过了几个渡口,也到达了几个彼岸,可我还是没能忘记从前的那点儿梦想。我不想放弃每一个彼岸,有谁来渡我过去呢?
    我此刻没有徘徊在自己的渡口,我想去其他的渡口看看。
    那一次,我从武汉到长沙,走的路线大体上和屈原《涉江》里写的差不多。自从屈原“行吟泽畔”来到湘江岸边,后世文人在水边的喟叹抒怀就显得很小家子气了,没有谁可以直视
    “屈原问渡”的背影,也没有谁可以对他视而不见。那天屈原来到湘江边时,已是再次被流放了,“面色憔悴”“形容枯槁”,他在水边踯躅,实际是到了思想和生命的一个渡口。飘然而至的渔父是一位高人隐士,也是一个“摆渡人”。只是屈原终于没有听渔父的话,没有到对岸去看看。他往故国方向走了一段,传来了亡国消息,遂万念俱灰,选择了投江,激起了千年波澜,中国的所有河流也跟着激荡起来。
    屈原投江以后的一百多年,贾谊也遭贬来到了长沙的这个渡口,他在水边写了篇赋,投到江水之中。在这篇赋里,贾谊用许多比喻来称颂屈原。然而又取了一条折中的路子,他一时感叹“呜呼哀哉,逢时不祥”,一时又说“何必怀此都也”,总之是说,对岸还是要去的,办法总归是有的。
    任何对屈原的评论都是多余的。他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他只是诗人,诗人眼前的路没有阡陌没有迂回,除了往前还是往前,渔父的道家处世方略是说服不了他的。屈原追随先贤彭咸【2】而去,他没有渡到什么地方,却走到了天下人的心里。
    我没有遇见生命中的“渔父”。我在早些年曾多次投宿在富春江边上的桐庐,在“鱼梁渡头”停留过。读过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就想着寻访这个故地。一是因为它每每勾起我对老家渡口的怀念,还有就是我那时的工作压力很大,带着一百多人的团队惨淡经营,正是需要释放压力、探索出路的时候。
    郁达夫是在上海“接到了警告,仓皇离去”,回到老家富阳而来到了这个渡口的。在一位洗米少妇的指点下寻到这夜渡,高喊两三声,船就来了。到了对岸,黑黢黢的桐君观却呈现了极好的景致,尤其是这里的秀和静,使得他想就在这里结庐读书,颐养天年。像严子陵
    【3】一样,管他什么高官厚禄、浮名虚誉。但他终于还是回到上海,加入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后来又参加了文化界爱国救亡活动。于是我们少了一个隐者,却多了一个战士。就是这样的能吟出“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江南名士,在去新加坡做抗战宣传时,写下了“抗战到底,一定胜利”这样的壮语。
    江对面的严子陵不知道那天晚上这里发生了什么,他还在安享范仲淹送给他的“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而我们知道了郁达夫的选择,也无须太多的评价。郁飞先生说过,他父亲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个文人】。但是我想,我们也可以把“山高水长”送给郁达夫。他就是一个作家,他永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忠于自己的选择。他本可以效仿严子陵,在江边寻一处钓台“结庐读书,颐养天年”,而他最终成为了一名烈士。富春江边的那个渡口没有留住他,一江春水在送走他的同时,永远记住了他。
    站在富春江边看江水东去,我忽然想,渡口其实就在人的心里。追随自己的内心就无所谓此岸彼岸。于是,还是禁不住想起我的西洲了。
    我喜欢《西洲曲》,在我看来,不论是“登楼扶瑶琴”,还是“采莲南塘秋”,西洲是一个可以托付梦想,托付思念,可以托付爱的地方。我梦想着人生的每一个渡口都是用爱来摆渡的,而到达的也是爱的彼岸。
    (取材于夏磊同名散文)
    注释:【1】羊昙:东晋名士,谢安的外甥,擅长唱乐,谢安十分欣赏他。
    【2】彭咸:商朝末年贤大夫,因为向纣王进谏不被采纳而投江。
    【3】严子陵:东汉高士,拒征召而归隐富春江衅,耕钓以终。

【问题】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在水边踯躅    踯躅:意为徘徊不前的样子
    B.带着一百多人的团队惨淡经营    惨淡:形容做某件事煞费苦心
    C.结庐读书,颐养天年    颐养天年:慎言养性,免祸全生
    D.我们也可以把“山高水长”送给郁达夫    山高水长:指路途遥远,多有阻隔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庭筠笔下西州城美丽的景色和羊昙醉酒的故事丰富了作者的想象。
    B.贾谊同情屈原的遭遇,但他认为尽管环境恶劣,也应顽强地活下去。
    C.“只是一个文人”,意为郁达夫应该过结庐读书,颐养天年的日子。
    D.作者在文中多次引用诗句,这些诗句优美并且蕴含作者的人生体验。
    20.本文题目是“西洲何处”,请结合全文,分条说明作者心中的“西洲”在哪里。(6分)
    21.请结合全文,简述“屈原问渡投江”“郁达夫抗战救亡”两个材料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8.(3分)D[“山高水长”比喻人品高洁,垂范久远。]
    19.(3分)C
    20.(6分)答案要点:
    (1)年少时,在南京八卦洲以外的世界,寄托着作者的向往。(2分)
    (2)迁居后,在家乡,寄托着作者的思念。(1分)
    (3)陷入困境时,在梦想世界,寄托现实困境完全得到解决的愿望。(2分)
    (4)在作者心中的每一个可以寄托思念、梦想和爱的对象上。(1分)
    【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21.(6分)答案要点:
    两则材料主要写了屈原、郁达夫在遭遇人生困境的抉择,他们经人指点,本可以寻到退路,但屈原选择投江,郁达夫投身爱国救亡运动。(1分)他们的选择都缘于他们对祖国最深沉真挚的爱。(1分)这样写丰富了“西洲”的内涵,突破作者个人的感受,上升到对于家国的情感,他们的选择让作者对彼岸的认识产生了超越,只要追随内心,无所谓此岸彼岸。(2分)突出了凭爱摆脱困境,到达彼岸的主题。(1分)引导读者选择用爱来突破人生困境的方式。(1分)
    【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