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甲]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乙]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释][乙]诗写于高宗建炎二年秋。靖康之变发生,宋代诗人遭遇到了天崩地裂的大变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天涯沦落。诗人在逃难三年之际,登上了名胜岳阳楼。这一年,诗人年仅39岁。
【问题】
16.从内容分析,上面两首诗都属于,□□(题材)诗。(1分)
17.下列对两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杜诗的颔联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尽的景象十分逼真的描写出来。
B.两首诗意境开阔苍凉悲壮,感叹国家多难却又豪情满怀,“不以己悲”。
C.杜诗的“凭轩”与陈诗的“登临”都抒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
D.两首诗写作背景相似,题材相同,所营造的意境都源于诗人远大抱负。
18.有人评说杜诗的意境在陈诗之上。你以为如何?请分析说明。(5分)
【参考答案】
16.咏怀(1分)
17.B(2分)
18.要点:两首诗都写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怀古伤今,苍凉悲壮。但杜诗内容更丰富,思想更饱满。即使在身老病重、孤舟漂泊之际仍心系国家,而陈诗侧重表现逃难之危境,吊古之悲情,以“老木苍波”喻“己悲”之愁绪(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