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弈喻
钱大昕
①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②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③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问题】
22.概括第①段的段意:【 】(2分)
23.本文的中心句是“【 】”。(要求不超过八个字)(2分)
2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中的“默坐”正是作者弈拜后冷静反思的表现。
B第2段列举“今之学者”浮躁的治学态度,通过正反对比,提出自己的主张。
C第3段进一步指出应如何看待别人之失,批判了那中“彼此相嗤,无有已时”的错误作风。D以弈为喻,并不少见,如“世事如棋”,“常恨人生不如棋”等,本文依事取警,抽象道理,短小精悍,议论风生,给我们很多教益。
25.第3段中作者提及孔子的目的是:【 】(2分)
26.作者写《弈喻》的用意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22.叙述作者一次观弈对弈的经历。
23.“易地以处,平心而度”
24.B
25.即使是孔子圣人,也难定是非之真,何况普通人。
26.以下棋为喻,告诫读者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之明,不要妄自尊大,主观臆断。
【附翻译】
予观弈于友人所〔所〕处所,住的地方。。一客数〔数(shuò)〕屡次。败,嗤其失算〔嗤(chī)其失算〕讥笑他计算得不好。,辄欲易置之〔辄欲易置之〕就想换个地方放棋子。意思是替人下。,以为不逮〔逮(dài)〕及,赶上。己也。顷之〔顷之〕过一会儿。,客请与予对局〔对局〕下棋。局,棋盘。下棋一次叫一局。,予颇易之〔易之〕轻视他。。甫〔甫〕刚刚。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先手〕下棋时主动的形势。。局将半,予思益苦〔益苦〕更加艰苦。意思是难于想出招数。,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竟局数(shǔ)之〕终盘计算棋子(以定胜负情况)。竟,完了。,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赧(nǎn)甚〕很惭愧。赧,脸红。,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学者〕求学的人。读古人书,多訾〔訾(zǐ)〕非议,说人坏话。古人之失;与今人居〔居〕相处。,亦乐称人失。人固〔固〕本来。不能无失,然试易地〔易地〕彼此交换地位。以处,平心而度〔平心而度(duó)〕心平气和地、冷静地推测、估计。之,吾果〔果〕真。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不暇〕没时间,忙不过来。,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优劣〕(棋艺)高低。,有定〔定〕定准,公认的准则。也,一着〔一着(zhāo)〕走一步棋。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护前〕回护以前的失误。《三国志·朱桓传》:“桓性护前,耻为人下。”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赞成自以为正确的,反对自以为不正确的。,世无孔子〔无孔子〕意思是没有大智的圣人。,谁能定是非之真〔是非之真〕真正的是非。?然则人之失〔失〕意思是表面看来是错误。者未必非得〔得〕意思是道理正确。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无有已时〕没完没了。,曾观弈者之不若已〔曾(zēng)观弈者之不若已〕简直连看棋的人都赶不上了。曾,乃,竟。不若,不如。已,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