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扬州慢
扬州竟然还存着野趣,这是我去扬州前没有预想到的。从御码头下湖,水道若扬州的瘦巷,由船而视,柳桃夹岸,顺水蜿蜒,“瘦巷”豁然开朗,水中点缀小汀洲,有人凝然垂钓,望去仿佛迷之境,人工种植的芭蕉杨柳和野生的草卉夹杂,驳岸软泥依水,蓬勃一片青绿的野草,是西湖太湖不曾见过的情景。
扬州的巷子却是俗趣盎然的。除去新城区不说,老城的巷子照例也是瘦,瘦也瘦得各自曼妙,有的是细径,笔直的一透到底;有的是如水盘纡,拐个小弯一个老井台,转个身几户人家,一路下来,起始与终点隔着一段红绸舞;有的却瘦中有腴,不喜骨感,但要匀称,并行三人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巷子边上常开着小店,冷不丁还有大户人家的几进院落,如此巷子就添了几分热闹,候客的黄包车、挂相机的游人和卖水果的贩子、提着菜篮子回家的人来来往往。无一例外的是,瘦的巷子不仅走人,还行车。中午时分,骑单车的中学生蜂拥巷子,贴着墙避让,只见他们一路铃声绝巷而去;或回家或路过的摩托车手已然灵活驰行,仿佛老巷一如高速公路。巷子人家已然习惯,有的男子还在门口修摩托,老妇照样拣菜烧饭。好在扬州的老巷子是修缮过的,青石板齐整,就希望它们身子骨够坚实,否则如何经得起。
老巷的人真的非常“扬州”,就是那种平常生活仔细过的味道,仿佛“大煮干丝”那样,分量足,内容多,东西平常味道鲜美,佐酒下饭两相宜。去问路,一位老太太怕说不清楚,站起来拿身子比划,这么走那么走,再转弯,手脚并用表方向,就恨不得亲自带路了,旁边的人说坐车算了,老太太一撇嘴:你不晓得的,人家就是要走走逛逛嘛。说着对着我们很懂人心思地一笑。
去巷子里的朱自清纪念馆,门关上了,那个中年男人正戴摩托帽,见了,立马脱了帽子,重新开门,陪着一起参观,前院侧院,细细看,且交谈且解说,是希望外乡人一起自豪家乡的情感,而不仅仅尽一个旅游点工作人员之责。锁门的时候他说欢迎下次再来。
扬州的趣味或许还在它的小,游瘦西湖,去个园,看史可法和扬州八怪,在富春茶楼吃三丁包,所有这些地方都不需坐车的,拿张地图,在老巷子新马路穿来穿去,步行是足可以承受的。这种小却又透着清朗,且时常给你一些属于扬州的惊喜,比如找到了老字号“谢馥春”,干脆买点的胎盘霜回去搽手,重温少年时去百货店零买雪花膏的喜悦;比如拍下“饮食协会”和“沐浴协会”两张牌子紧挨而挂的机构大门,仿佛闻到热气腾腾的扬州烟火气;再比如,在史可法纪念馆后院惊喜地发现了1912年广陵琴派梅花岭雅集的照片,看到前辈琴家刘少椿携古琴与友共游瘦西湖的留影,和1937年出版的最早的《今虞琴刊》,仿佛为今生的琴社会员找到了前世,实在感受到这个城市的蕴藉和风华。走来走去的,就又走回了文昌阁,又见那家吃过两次“大煮干丝”的饭店,从扬州农村来的女孩子仿佛招待邻家客人似地微笑着。
沿着古运河叫车去汽车站,那位女司机热情给异乡人介绍自己从南方闯荡归来的经历,说,还是家乡好。很想问,是家乡的桃红柳绿,还是家乡的悠闲平实。可惜已经到站。下车,买来牛皮糖吃,发现这是形容扬州恰当的“象征”,软中带韧,甜而不腻,淡淡桂花香飘出几缕芝麻味,配上扬州的“魁龙珠”茶,既不是什么御制贡品,也非富贵精雅之物,是人人皆享的,耐咀耐泡,回味自在唇齿。仿佛瘦西湖边的桃柳夹岸,灼灼依依的风情全占了,却不是玫瑰橡树的古典油画,是春光一现的粉彩,就是艳,也是繁花烂漫,不会独立吹雪,于是,骨子里非常的家常。
这个城市就是这样。尽管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上的“玉人箫声”早已吹成一阕扬州古今的风雅慢。
【问题】
6.(1分)写出高中语文课本中朱自清先生散文的篇名《【 】》。
7.(2分)第一段中“完整的念想”在文中的含义是【 】。
8.(2分)第二段划线句“起始与终点隔着一段红绸舞”的表达效果是【 】。
9.(3分)第三段划线句在构思上的具体作用是:
(1)【 】。
(2)【 】。
10.(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写西湖太湖是用对比的手法突出扬州并存着的野趣。
B.扬州的巷子俗趣盎然表现在老城的巷子瘦且瘦的曼妙多姿。
C.作者提到史可法、扬州八怪,是为了强调他们正是这个城市的蕴藉和风华所在。
D.作者笔下的扬州是一幅春光一现的粉彩,不过画的并非扬州的风景而是扬州的风俗。
E.本文以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引人渐入佳境。
F.本文将记叙、描写、抒情等融为一体,语言清新自然,对扬州的喜爱跃然纸上。
11.(4分)综观全文,概括作者眼中的扬州所具有的特点:
(1)【 】。
(2)【 】。
12.(5分)文章以“这个城市就是这样。尽管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上的‘玉人箫声’早已吹成一阕扬州古今的风雅慢。”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6.(1分)《荷塘月色》
7.(2分)虽有断续但仍不失为一份有头有尾的野趣
8.(2分)(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表现扬州老城巷子盘纡弯曲的特点
9.(3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
(1)结构上领起下文第三第四两段的内容。
(2)内容上引出扬州老巷人平常生活仔细过的特点。
10.(6分)A,F
11.(4分)(1)清瘦、有趣味
(2)悠闲、平实
12.(5分)(答对两点即可,每点2分,语言表述1分)
(1)总收全文,并照应开头“扬州竟然还存着野趣,这是我去扬州前没有预想到的”,使文章首尾呼应。
(2)既引用杜牧的诗句又使人联想“扬州慢”的词与词牌,借此点明题意。
(3)把对扬州这座古城的情思推到高潮,又嘎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