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世有席毗者,清干之士,官至行台尚书,嗤鄙文学,嘲刘逖云: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5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4254浏览:

【原文】
    齐世有席毗者,清干之士,官至行台尚书,嗤鄙文学,嘲刘逖云:“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玩,非宏才也;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可凋悴矣!”刘应之曰:“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席笑曰:“可哉!”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以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①,放意填坑岸也。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②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辞与理竞,辞胜而理伏;事与才争,事繁而才损。放逸者流宕而忘归,穿凿者补缀而不足。时俗如此,安能独违?但务去泰去甚耳。必有盛才重誉,改革体裁者,实吾所希。
    古人之文,宏材逸气,体度风格,去今实远;但缉缀疏朴,未为密致耳。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于往昔多矣。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轨躅:轨迹。②事义:作品运用的材料。

【问题】
    22.(2分)作者是从【    】和【    】的关系入手来论为文之道的。
    23.(2分)第三段中作者批评了他所处的时代【    】、【    】的不良文风。(用自己的话回答)
    24.(1分)上文在说理方面主要运用了【    】的方法。
    25.(3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希望有才华横溢、德高望重的认出来改变当时社会的文风。
    B.作者认为一个人虽然很难违背整个社会的时俗风气,但是不能做得太过头。
    C.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教育自己的子孙在文学创作上不应趋本逐末。
    D.作者认为今人的文章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不如古人。
    26.(4分)作者倡导的为文之道具体是指什么?请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阐释这一为文之道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    】。

【参考答案】
    22.(2分)内容、形式
    23.(2分)追求浮艳的文风(过分追求华美的形式)(1分)、忽视作品的思想情趣(思想内容)(1分)
    24.(1分)比喻论证
    25.(3分)D
    26.(4分)写作既要重内容,又要重形式,两者不可偏废,才能写出好作品。(1分)例举《六国论》的内容(观点论据)(1分)和写作特点(1分),通过分析说明两者结合才有这样的传世佳作。(1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