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8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4458浏览:

【原文】
    甲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孝经·谏诤章》
    乙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礼记·祭义》
    【注】曾子(前505~前436),孔子弟子之一。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

【问题】
    22.中国儒家经典的“五经”是《【    】》、《【    】》、《礼记》、《【    】》和《【    】》。(1分)
    23.概述甲文划线句的表达作用。(2分)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文都采用了对话的形式来探讨孝的问题。
    (B)甲文侧重论述孝的作用,乙文认为孝有高下之分。
    (C)甲、乙文采用相同的修辞手法来强调各自观点,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D)甲文语势充沛、说理层层推进。乙文观点鲜明、言简意赅。
    25.曾子是否接受孔子的观点?结合甲乙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26.曾子认为“大孝尊亲”,《孝经》也认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谈谈你对此类观点的评价。(4分)

【参考答案】
    22.(1分)《诗经》、《尚书》、《周易》、《春秋》
    23.(2分)用反复手法,突出表达(1分)对“子从父之令,可谓孝”的否定(1分)。
    24.(2分)B
    25.(3分)观点1分,分析2分。
    孔子认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所以“当(父)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曾子认为“谕父母于道”,才是“君子之所谓孝者”,所以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
    26.(4分)
    4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3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具体。
    2分:认识单一,分析不具体。
    1分:认识单一,缺乏分析。
    0分:答非所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