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因院画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2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苏轼文章ID:54684浏览:

【原文】
    净因院画记
    苏轼
    ①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②与可①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迭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②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
    ③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③,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师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注】①与可:文同,字与可,时著名画家,作者表兄。②厌:满足。③方丈:佛寺长老或住持居室。

【问题】
    22.苏轼,字【    】,高中阶段我们学过他的作品【    】。(2分)
    23.第一段“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一句中,“工人”的意思是【    】。(2分)
    24.以下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与可的画作不合常形却合常理。
    B.与可为净因院前后共计作了两幅画。
    C.作者认为与可的画既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特征又体现内在神韵。
    D.本文是作者应道臻师的邀请而写作的。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
    2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参考答案】
    22.(2分)子瞻《前赤壁赋》(《石钟山记》《水调歌头》)
    23.(2分)(一般的)画工(画师、画匠)
    24.(2分)C
    25.(3分)这句话整散结合:先用整句是多角度描绘文与可画作生动逼真、姿态万千的特点(1分);再用散句表明苏轼对其画作境界“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高度赞美(1分)。句式参差,富于变化(1分)。
    26.(4分)赞扬文与可绘画不但能得到竹石枯木的形似,更重要的是能够画出其精神,做到神似(1分);借此来表明自己的绘画理论(1分):绘画者用艺术表现事物之形时必得寓其理于中,(1分)既将客观事物精确再现,又将画家的主观意趣得到了完满的表达,使人们的欣赏要求得到满足(1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