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因院画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2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3日作者:苏轼文章ID:54684浏览:

【原文】
    净因院画记
    苏轼
    ①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②与可①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迭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②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
    ③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③,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师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注】①与可:文同,字与可,时著名画家,作者表兄。②厌:满足。③方丈:佛寺长老或住持居室。

【问题】
    22.苏轼,字【    】,高中阶段我们学过他的作品【    】。(2分)
    23.第一段“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一句中,“工人”的意思是【    】。(2分)
    24.以下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与可的画作不合常形却合常理。
    B.与可为净因院前后共计作了两幅画。
    C.作者认为与可的画既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特征又体现内在神韵。
    D.本文是作者应道臻师的邀请而写作的。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3分)
    2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参考答案】
    22.(2分)子瞻《前赤壁赋》(《石钟山记》《水调歌头》)
    23.(2分)(一般的)画工(画师、画匠)
    24.(2分)C
    25.(3分)这句话整散结合:先用整句是多角度描绘文与可画作生动逼真、姿态万千的特点(1分);再用散句表明苏轼对其画作境界“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高度赞美(1分)。句式参差,富于变化(1分)。
    26.(4分)赞扬文与可绘画不但能得到竹石枯木的形似,更重要的是能够画出其精神,做到神似(1分);借此来表明自己的绘画理论(1分):绘画者用艺术表现事物之形时必得寓其理于中,(1分)既将客观事物精确再现,又将画家的主观意趣得到了完满的表达,使人们的欣赏要求得到满足(1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流莺

    【原文】 流莺① 李商隐 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

  • 暮春山间

    【原文】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

  • 卜算子·席间再作

    【原文】 卜算子 席间再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②。淅淅西风淡淡烟,几...

  • 青玉案·元夕

    【原文】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

  • 绝句(其一)

    【原文】 绝句(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

  • 商山早行

    【原文】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