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科学创新的文化障碍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4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汪品先文章ID:54768浏览:

【原文】
    直面科学创新的文化障碍
    汪品先
    ①华夏文化有着历史上的辉煌,但在深层次里存在着不利于科学创新的因素。阻碍科学创新的因素很多,有物质上的、文化上的;但根子还在文化,这是科学创新的土壤。每个民族都有一种说不大清楚却又无所不在的特征,往往习惯到不能自察,只有和别的民族比较才能发觉,但又深入血脉之中,好比文化细胞里的基因;虽经千年流散,性格鲜明依旧。创新文化就是属于这种层面的东西,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就得向这样的深层次里反思。
    ②如果拿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作为东西方文化源头的代表进行比较,孔子谈的主要是社会现象、人际关系;而亚里士多德从物理学到生物学都有兴趣,现代科学之产生于西欧,不无文化历史原因。自然科学的产生,源自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不是为了实用。但这种兴趣在中国古文化里比较淡薄。中国人感兴趣的,一种是儒家之道,另一种是技术的应用。科学研究只为实用服务,“为科学而科学”是受批判的。这种重实用、轻精神的科学观容易导致浮躁、肤浅。科学【    】是生产力,【    】是文化,对科学有如痴如醉的热爱,【    】会有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创新。
    ③东西方文化的另一个区别在于“权威崇拜”。基于农耕经济的华夏文化,特别主张尊师敬祖,学子的任务在于“替圣人立言”,只需引据“子曰”“诗云”,并不要求科学论证。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好背道而驰。如果在学术上只会师承、“紧跟”,对国内外权威唯马首是瞻、看脸色行事,创新就无从谈起。
    ④近百年来中国经历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反复,又对创新形成了新的障碍。170年前的鸦片战争,逼出了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讨论。与之伴随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百年来快速、频繁的文化反复,“尊孔”和“批孔”就是一例。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会像我们那样在如此短暂的历史时期里,对自己的主流意识全面否定和再否定,让是非、善恶的概念,如此频繁地经历180度的翻转。反复过多的后果,一方面是文化支柱的损坏和精神信念的丧失,另一方面是外来文化和低俗文化的泛滥。历史表明,文化多样性才是创新的最佳环境,相互交流而又相对独立,对外开放又保持特色,例如春秋战国时的中国,或今天的西欧。当今世界在文化上的一边倒,并不见得是好现象。
    ⑤随着亚洲经济的复兴,东方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将被重新确定,但是我们自己并不知道答案在哪里。在新条件下对传统古文化作重新认识和“信息挖掘”,是中国创新路上的“法宝”之一。【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这固然不利于早期分析科学的发展,但对于今天的系统科学整合研究,这种思维方式有没有优势可以发扬?】
    ⑥而中国的当今文化中,也包含着许多不利于科学创新的因素。文化反思,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必须提上日程的国家大事。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令全世界同行羡慕的科学春天。然而要使科学投入变为科学创新,不但要有规划,还要有推进创新文化的系统举措。
    ⑦科教和文化单位,对创新文化最为敏感。导向最重要,学校的特色各有不同,但决不可以去培养扭曲了的“社会人”。担负着科技传播责任的媒体,不少却患有趋同和广告化的通病,把科学家当模特儿宣扬,把研究成果当商品炒作,这种陋习有待主管单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加以纠正。从文化角度发展科学,重要的发力点在于科普的质量。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迫切需要将科学进展用非专业的语言进行传播。其中的关键在人。
    ⑧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会是一个各地齐步走的过程。德国以“科学城市”的评比来促进科普,中国能不能也提倡建设创新型城市?举例说,“海派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如果能重新定位、去芜存菁,【上海能不能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先行一步?】
    ⑨总之,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和建设小康国家一样具有历史意义、而又不可分割的宏伟目标。那时候的中国不单是经济腾飞,而且在精神上一扫暮气旧习,新意盎然地挺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这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前景!

【问题】
    1.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这样”在文中指代【    】。(2分)
    2.在第②段空格处填入最合适的选项(    )。(2分)
    A.不但/更/就
    B.不但/更/才
    C.既/又/就
    D.既/又/才
    3.本文主要从□□和□□两个角度“直面”我国科学创新的文化障碍。(4分)
    4.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作比较,阐明了古代西方文化优于东方文化的观点。
    B.作者认为,是否重视“技术应用”和“权威崇拜”,是区分东西方文化的标尺。
    C.第④段以“尊孔”和“批孔”的例子来证明我国近代文化主流意识曾屡遭颠覆。
    D.文章结尾论证了创新型国家和小康型国家的关系,认为两者目标其实是一致的。
    5.从议论文语言讲求准确、严谨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特点。(3分)
    6.第⑧段作者提出上海要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先行一步”,请你为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2分)民族文化特色(因素、基因)
    2.(2分)B
    3.(4分)传统、现实或:反思、举措(对策、设想)
    4.(2分)C
    5.(3分)(1)用转折复句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的全面判断,看到不足,更看到当今的价值。
    (2)用商榷的语气引导读者思考,不强加于人,使语义表达更准确严谨。
    6.(4分)建议2分,简述理由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