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甲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华已见。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③。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乙
(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
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节选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注】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②张公:张华,晋范阳方城人,官至司空,博学多闻,勇于赴义,名重一时。③皇甫谧:晋人,博览群书,名望极高。④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人,被称“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氏家族在江东是望族之一。⑤伧父:晋南北朝时,南人讥讽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
【问题】
17.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4分)
(1)莫不敛衽赞述焉;
(2)乃诣著作郎张载;
(3)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
(4)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18.下面句子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当以覆酒瓮耳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自以所见不博 以资政殿学士行
C.恐以人废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 木欣欣以向荣
19.与“时人未之重”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奚以知其然也
C.惟弈秋之为听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0.翻译划线句。(6分)
(1)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2)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21.根据所学知识,为上文注释④的空缺处选择正确的地名,使注释完备。(1分)
A.江苏昆山
B.上海松江
C.浙江金华
D.江苏吴江
22.乙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和第二段内容形成了呼应,这句话是“【 】”。
(1分)
23.通观两段选文,说说左思《三都赋》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17.(4分)(1)整理
(2)到,拜访
(3)逊色,不如
(4)等到
18.(2分)C因,介词(A.用,介词/认为,动词;B.认为,动词/凭,介词;D.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连词)
19.(2分)D(为定语后置句)
20.(6分)(1)这文章可以和张衡的《二京赋》并列了。但是你的文章还没有被世人看重,应该有名士高人的推荐。(“二京可三”1分,被动1分,把它拿给有很高名望的人经手1分)
(2)等到左思的赋写成了,陆机极其赞叹佩服,认为自己不能超过他,最终就不写了。(“绝”1分,“加”1分,“辍笔”1分)
21.(1分)B
22.(1分)恐以人废言(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而废弃他的作品。“时人未之重”泛指没有被看重,没有具体指向陆机对左思的讥讽)
23.(3分)(1)由身负名望的人向世人推荐;(2)十年如一日,信念坚定,刻苦勤奋;(3)注重平时积累;(4)对自己有信心。(每点1分,写出3点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