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趵突泉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怀应聘文章ID:54859浏览:

【原文】
    游趵突泉记
    【清】怀应聘
    ①趵突泉者,在山东济南郊外,为天下奇观。其游而见之者,无不咄咄称异。余心
    向往久矣,而未得亲观其胜。
    ②甲子岁,余适齐鲁间,大中丞徐暾庵招余饮,即偕游趵突泉。泉有三穴,中间相去不数十步,其水自三穴中涌出,各高二三尺。怒起跃突,如三柱鼎立,并势争高,不肯相下。喷珠飞沫,又如冰雪错杂,自相斗击。呜呼!水之劲挺一至此哉!
    ③夫水,柔物也。方之则方,圆之则圆;挹之则盈掬,挥之则散落;环之则为池沼,决之则为川流。狎弄挠拢,无不如意。即深如长江,险如黄河,为人患害者,莫有加焉。然不过因风鼓浪,触石生涛,挟鱼龙诸怪物以自雄耳。假使无风石之险,无鱼龙诸怪物以助其势,其为平流直泻者,与众水无异也。曾有【独起卓立,首耸发竖,若与山峰竞其高下】如趵突泉者哉?呜呼!世有戴天履地,目视日月,耳辨声音,手持足行,生而命为人者,无不有心、有性、有情、有识,其为浩然之气,更当何如?而一遇君国大故,濡忍不决,生死一迫,随即披靡,逐波顺流,往而不返,曾不若兹泉之介然自立,足以厉廉耻而砥节行也,【岂不哀哉】!呜呼!同一水耳,谁实使之然邪?岂润下之名水不乐居,故以至柔之质而发为至刚之概,以自见其奇邪?抑水亦有不平于中而怒气迸发,排空直上,势不可遏,如荆卿悲歌,渐离击筑,壮士发冲冠时邪?泉之上有吕祖阁,亭中题咏属对,后先唱和者不一人。余今与暾庵相对,不能无感于兹泉矣,故记之。

【问题】
    22.全文围绕着一对矛盾展开,它们是“【    】”与“【    】”。(2分)
    23.趵突泉“独起卓立,首耸发竖,若与山峰竞其高下”的力量来自:(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    】
    ②【    】(2分)
    24.第③段中的“岂不哀哉?”“哀”指【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25.“以山水抒怀抱”是我国古代游记的一大传统。请结合上文对此进行简述。(3分)
    26.这篇文章论述具有雄辩性,读来气势恢宏。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加以鉴赏。(3分)

【参考答案】
    22.柔    刚(2分)
    23.①不安于现状而表现出其奇异的刚性的力量。
    ②内心有不平而发怒为直上云霄之势。(共2分)
    24.人是集心、性、情、识为一体的万物之灵却不具有泉的“介然自立”的品性,一遇国之大难、生死之际便犹豫退缩或随波逐流。(3分)
    25.文章通过描写趵突泉喷薄的壮观景象赞美其以至柔之质发至刚之力,由此及人,对人的无节表示鄙夷,以此彰显“介然自立”之精神。虽是写水,实为抒发作者的为人需有耿介自立精神的思想情感。(3分)
    26.文章多用整句,加强语势,强化情感。如:“方之则方,圆之则圆;挹之则盈掬,挥之则散落;环之则为池沼,决之则为川流”,充分有力地阐述了水至柔之质。
    连用反问句,加强论述的力度,如:“岂不哀哉?”等强化了语句所表达的人之无节不如泉水的悲哀之情。上述方法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雄辩性。(3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